【#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述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述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者:张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教学过程最为重要,一个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能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还能表现出其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该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日常的生活观察,从细节中感悟人物的动态,尽可能的丰富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描写人物的动作,对其细节进行深度的分析,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想象力,强化其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物动作 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57-01 引言
描写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表达形式,该形式将事物的原本样貌一一的描述出来,让读者们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变化。细节描写的内容包括很多种,无论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还是故事情节层面的描写,都能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人物细节的描写,能将生活的画面展示出来,使用折射的方式,渗透出社会的主题,这种描写方式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应用程度比较高,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提升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将其作为切入点,深入的考量该效用。 1.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在文章当中发挥着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其更是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大部分的细节描写一概而过,但是对于人物性格的特征描写却比较细致。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表哥驾到》一文中,通过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现出文章中的主人公以及表哥之间的性格差异,二者之间都具有自卑的特性,文章中的主人公相对来说比较外向,好动,生性孝顺,但是文章中所描述的表哥,可以从其动作以及细节神态层面上,感受到表哥是一个内向的人,虽然笨拙,但是他比较文雅。再如《背影》一文中,对其父亲的动作描写,“慢慢”、“蹒跚”等词汇将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动作细节的描写,体现出了父爱的伟大。
2.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内心活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是烘托文章氛围,将人物的内心感触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教师提供阅读片断,内容中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部分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的动作描写方式,表达出的人物心理活动截然不同。我在一节区级题为《我手写我心——人物动作描写片断训练》的公开课上,有一个“填一填”的环节,就是请学生对一段动作描写的文字填入恰当的动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并对于自身将该词汇安排的想法,以及想要表达的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简要分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精准用词的能力。 3.深化文章主旨
细节的描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优异的细节描写,能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还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状态变化状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将作者所需要表述的情感一一的展现出来。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文章中,“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段描写,突出了其父亲内心的恐惧,父亲对于勒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菲利普夫妇进行人物特性的描写,对于勒的一生经历进行梳理,在文章中的第二十小节的动作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信中的于勒是一个渴望亲情,愿意为亲情付出一切的人,不希望家人担心自己,在文章主人公的眼中,于勒是一个会让人产生同情以及怜悯的人物形象,于勒叔叔这一生遭受家人的唾弃,去往海外流浪,他这一生坎坷的命运,值得同情,其在对于勒叔叔进行动作细节的刻画时,除了彰显出了人物的性格变化特征,还深入的反馈出了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以菲利普夫妇为代表的金钱至上的人进行唾弃。 结语
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十分的重要,其发挥的效用也比较强,能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物的内心变化展露出来,让故事情节变化的更加合理,牵引着故事的整体流向,还能将该文章的中心主旨渗透出来。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其内在少不了人物的动作细节的描写,其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使用人物细节描写,观察日常生活的状态,让所描写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然而然的表露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对此,老师们需要对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效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升华文章的主旨,开展相应的教学,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蔡亚如.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动作描写策略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08) [2]马俊杰.基于“过程视角”下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记叙文“人物动作描写”为例[J].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3007c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