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与孔子的关系

2023-03-23 07:0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诗经》与孔子的关系》,欢迎阅读!
孔子,诗经,关系,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诗经》与孔子的关系

作者:曹敬一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5

【提 要】《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对于《诗经》起源的研究,目前学界有很多种声音,其中,孔子删诗是广为接受的一种论调。但对于孔子删诗历史事件,我存在一些疑问。本文将阐述《诗经》与儒家的关系、孔子删诗历史事件以及对于该事件的疑点分析,提出孔子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删改,而是校正了《雅》《颂》的曲调。 【关键词】《诗经》 儒家 孔子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歌现存305篇,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分为《周南》《召南》《卫风》等十五部,大多为各地民歌,涉及婚俗嫁娶、农事劳动等内容;《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收录了当时歌舞宴会和朝会上所唱咏之歌;《颂》收录的则是产生较早的古乐,主要是祭祀所用的音乐研究《诗经》对于我们探索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意义,而对于《诗经》整理者的探究,对孔子删诗论的辩证思考,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孔子删诗说是目前《诗经》来源较为流传的说法,据《史记》记载孔子整理《诗经》,十取其一,将原来的三千多首,删去重复内容,保留合乎礼义教化的精华内容三百零五首,故而《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但学界对孔子删诗的史实一直以来存有较大争议,具体体现在删诗的依据和诗经内容体裁上。 二、《诗经》与儒家

谈到《诗经》,便不可不谈孔子。孔子对《诗经》的定义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出自《论语·阳货》中的一句话,即《诗經》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孔子对于《诗经》十分看重,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在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同时在《论语》中对于《诗经》有极高的评价,他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者,激发情志,观者,了察天地万象,群者,合群交友,怨者,怨刺不平。《诗经》,在孔子看来作用很大,对于生活、交往、学习等有巨大的影响。而诸多儒家经典也受到诗经影响,并多次在文中对《诗经》进行引用,例如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儒家于《诗》,抑或《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儒家都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诗经》所展露的礼义和民本精神与儒家思想核心的相似。

三、《诗经》与孔子删诗说

对于《诗经》的整理汇编,目前较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孔子完成的,最流行的观点便是子删诗说。此说法最早起源于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孔子世家》,其中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孔子删去重复的,把合乎于义的诗歌保留下来,用于礼义教化。同时,孔子删诗说另一个有力证据是《论语·子罕》中的一段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一句在《史记》中也同样被借用。 四、孔子删诗说的疑点

我对于孔子删诗说并不肯定。首先是诸多质疑孔子删诗说者的依据,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吴公子李札于这一年来到鲁国观乐,鲁国乐师为他演奏的正是《诗经》中的音乐,如其中记载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则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庸》、《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而这一年是公元前544年,据推算,孔子在这一年不过七八岁的年纪,难以完成删诗的工作 况且从《诗经》中看,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战争的题材,其中有源于武王时期的《武》乐,而《论语》中有孔子对于《韶》与《武》的评价,谈论《韶》乐尽美矣,以尽善矣,评价《武》乐,则有尽美矣,未尽善矣,可见,孔子对于用于战争的《韶》乐虽然认为音乐美,但内容却并不尽善尽美。孔子有一种尽善尽美的审美境界,他的思想核心是,哪怕周武王伐纣,行的是正义之师,他也心存不认同之感,他反对战争,反对这种夺去人民生命的事情,他倡导仁爱,用仁德来治理天下,治理国家。所以,他偏爱于产生于尧舜时期富有仁义精神的《韶》乐,因为这符合他的思想内涵,那么倘若说《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这部由孔子精心编纂的典籍就不会出现他并不觉得完美的《武》乐。

同时,还有一点存疑:司马迁的《史记》中,将孔子所说的乐正理解为删诗,具体可见《史记》中孔子原本与鲁乐师谈论礼乐音乐曲调一事,但后面却突然提及孔子删三千为三百诗,又用孔子所说的乐正为依据,是别有深意还是笔误,抑或其它。我以为,孔子对于《诗经》确实起到整理作用,但所说的乐正应当可以理解为正乐,即给《诗经》中的乐曲的曲调进行校正之类。

并且,孔子所说使《雅》,《颂》各得其所,却不写《风》。孔子进行删诗,应当按照《风》《雅》《颂》的顺序来整理,却为何只说使《雅》和《颂》各得其所,而且《风》作为各地民歌,删定的工作应当比作为宴会用乐和祭祀之乐更为庞大才是,只言《雅》,《颂》而不言《风》,并不能证明孔子删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且关于孔子删诗的依据,由于司马迁的《史记》具有一定的艺术色彩,且关于资料搜集由于之前大量史料的流失而并不完全,亦或者并不准确,并不能保证其中记载史实的真实性。而《左传》虽作者不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倘若真的是左丘明所写的,那么二者同处于鲁国,《左传》对于孔子相关的记载就有了更大的依据性。 五、关于孔子删诗的推测

任何流传下来的史料与史实,除却后人故意编纂,并非都是空穴来风。我关于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有一些推测,就如同前面所讲,孔子的确对《诗经》进行了整理,但却并非是删了三千首诗,而是主要负责了校正《雅》与《颂》曲调的工作。因为孔子所处的朝代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对于礼乐制度的破坏可想而知,那么可以猜想,一些宫廷与祭祀中所需要的音乐丢失于乱世。而《风》作为各地民歌,人民口口相传,在底层人民中流传广泛,作为广大劳动人民的音乐并不容易在乱世中消失,还会有很大一部分保留下来。所以,孔子恐怕是对丢失的《雅》《颂》进行了正乐。

至于多年的诗为何只流传下来三百多首,也许整理者另有其人,也许是在千年的流传中失去了。

对于孔子删诗,我们只能进行一些合理推测,真正的事实如何,恐怕在难以找到答案,但对于史实,有时却是需要一点后人的想象才能弥补他的空白,这也正是那么多人对于历史探究的热爱,但对于推测的史实,是真是假,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六、结语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生活和实际生活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通过探索孔子与《诗经》的关系,可以知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思想核心与《诗经》所表达情感的联系和不同,通过分析这些不同,辩证看待存在争议的孔子删诗史实。 参考文献

李泽厚2007《论语今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李瑞华2007《论孔子的美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2013《经典中乐的道德与审美——从评乐说起》,《理论界》第7期。 通信地址:100020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c9431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