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的边界:思考与讨论》,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的边界:思考与讨论
作者:张皓星
来源:《商情》2014年第09期
【摘要】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确定,一直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企业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学界甚至出现了“企业无边界”的说法。本文旨在对近期企业边界与规模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廓清该理论发展变化的脉络。 【关键词】企业的性质,科斯定理 一、企业边界的表现形式
导致了人们对企业这一存在已久的组织既熟悉又陌生的关键在于对“边界”的定义不清晰。作为一种组织,企业有着许多属性,从不同的属性区分企业与市场,就会产生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对企业边界的划分角度主要有效率、权利、能力、身份四种。 (一)基于效率角度的企业边界
基于效率角度分析企业边界的主要有两个理论流派,首先是交易成本经济学,其次是不确定性下企业边界的决定理论。
效率角度的企业边界最早始于科斯。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资源数量既定的前提下,采用市场价格机制还是企业形式来配置资源取决于两种成本的相对高低。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是满足“等边际成本”原则——利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配置的边际成本。因此,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可以配置资源数量的多少,从而决定企业的边界。科斯进一步解释了企业无法无限扩张的原因: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家函数存在的收益递减规律会使得企业内部追加单位交易的成本上升;②当组织的交易增加时,企业家可能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运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即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利用;③一种或者多种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有“其他优势”。在科斯的基础上,威廉姆斯将企业作为一种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用以处理资产专用性问题。他通过比较不同治理结构进行交易治理的收益和成本来界定企业的边界,他认为最优的治理结构应该是实现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格罗斯曼和哈特发展了威廉姆森的思想,他们在分析市场交易费用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合并产生的费用,合并费用指被控制一方由于被合并导致权利的减少所带来的费用。因此,交易费用和合并费用决定了企业的离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效率角度分析企业边界时,将企业和市场看成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这一点忽略了企业的生产功能,企业不仅能够规避资产专用性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还能创造知识和资源。 (二)从能力角度分析企业边界
能力边界的概念最先由管理学家提出,他们将企业的生产功能划分为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在他们看来,企业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特殊能力的结合体,企业依靠这种差异性进行竞争,并以此来构建竞争优势和创造利润。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外包不属于自己核心能力的活动。在能力边界论者看来,企业的能力边界应该按照企业资源或者核心能力组合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
从上述叙述中不难看出,能力边界论更像是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其“核心能力”理论只体现了“两利相权取其重”,并未反映交易成本导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从这个方面看,能力边界论似乎不如效率边界论有说服力。但能力边界论的另一流派——团队生产理论却引起了大量关注。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的《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他们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性,并将重点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分析转向企业内部激励与监督问题的分析,但这一点也使得他们对于企业边界问题的探讨少之又少。他们认为企业的本质上生产团队,在团队中有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监督人通过观察和指导投入品的活动或用途,测量每个成员的贡献,制止偷懒来获得剩余收入——监督人拥有团队生产产生的剩余索取权。因此,企业的作用在于解决团队生产中偷懒问题。
(三)从权利角度分析企业边界。这里的权利指的是剩余控制权。关于剩余控制权的内涵,有两种观点:格罗斯曼和哈特认为在初始契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所有与资产相关的权利的控制权即为剩余控制权;而哈特认为人力资产天然私有,因此只有从物质资产角度定义企业才有意义,因此在之后的论文中把资产所有权等价于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的权威性体现在物质资产所有者有权利选择性地解雇任何雇员并带走所有非人力资产。所以,剩余控制权的配置不仅影响控制者的专用性投资激励,也影响着被控制者的专用性激励。因而,企业获得最大化联合产出的关键在于实现剩余控制权的最优配置。权利边界论认为企业的边界取决于纵向一体化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只有当纵向一体化导致的拥有控制权一方提高的生产率超过被控制方损失的生产率,能增加总剩余时,企业边界扩大才有意义,否则不该扩大。
(四)从身份角度分析企业边界。身份边界概念源于社会学中组织构建概念,它把企业看作一个社会心理系统,更注重企业员工的社会心理特征,从“我属于谁”的问题区分企业的边界。一方面,组织清晰的身份边界有助于组织成员通过明确的组织特征和组织目标来感知自己的组织身份,从而减少管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简化和明晰组织和环境间复杂的关系;另一方面,组织身份边界的确定有助于组织成员产生心理归属感和组织依附感,认知、情感与行为的统一有助于减少组织成员的变动,强化组织支持行为的发生。身份角度这种区分方式更直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因此也是实证研究中常用的衡量企业边界的方法。但这也使得其内涵偏离了原有企业的定义。 二、结论
效率论坚持了新古典传统,拥有最为丰富的理论资料,但忽略了企业的生产性特点;能力论虽然意识到企业的生产功能,但是侧重于监督问题的研究,对于企业的边界问题未能进行深入探讨;权利理论着眼于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兼并却忽视了企业横向扩张;身份理论直观而可行,但缺乏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凤芹;谢适汀.论企业的边界与规模: 近期文献的一个评述.社会科学战线,2.2.
[2]程承坪.论企业的边界和规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6: 78-83. [3]曾楚宏;林丹明.论企业边界的两重性.中国工业经济, 2005, 10: 73-80.
, 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a00ef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