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2022-04-01 11:1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欢迎阅读!
浣溪沙,板书,教案,反思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了解词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词的内涵。 3.感悟作者寄寓诗词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词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诗词所表现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简介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清代著名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常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二.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三.了解大意 上片翻译: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上片:勾勒了一幅边关苦寒空旷的深秋晚景图。

下片翻译: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下片:抒发作者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四.赏析词句

1.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此行之目的地,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中“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极言风声之强劲。“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断”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受。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2.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首句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寥廓的意境与“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相同。 结尾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五.内容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词人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同时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情景交融。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板书设计

浣溪沙 纳兰性德

云山 北风 马嘶 晚烟 斜日 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上片:勾勒了一幅边关苦寒空旷的深秋晚景图。 下片:抒发作者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教学反思

1. 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116a26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