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格式

2022-05-31 16:4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格式》,欢迎阅读!
扶贫工作,精准,格式,日志
精准扶贫工作日志格式

10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 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 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 割玉米。

至厅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 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 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 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 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 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岀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 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 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 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 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 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 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 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 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 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 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 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

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 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

我从兜里摸岀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

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 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 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 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 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1024日星期四天晴

屈指算来到 xx 村已 12 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 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 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


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 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 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 “上班族 ”们坐在宽敞的办 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 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 !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 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 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 xx 村的名称 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 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 26户,现在只剩 10 户。我 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 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 机,上边还赫然写着 “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 x 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 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 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 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 xx 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 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 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 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 xx 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 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16f9ad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