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欢迎阅读!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39年) (或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总特征:前期(1917-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后期(1929-1939年)由大危机、大动荡走向战争。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
政治:“一战”中,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其影响下,“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族解放运动。但1923年以后,除中国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外,各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了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但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应对危机,19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两重政治发展趋势在加剧:一方面英法美等国家,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推行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德国、日本两国公开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极端独裁、恐怖的法西斯专政。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随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协约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以失败告终,国际局势相对稳定。30年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激化了彼此矛盾;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如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二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法美推行对德意日妥协退让、企图“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二战”的爆发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
经济:苏俄和苏联先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最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开创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运行新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但也潜伏着危机。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德国、日本则表现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方针,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科技文化 科技:2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电视机。
思想: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如非暴力思想、凯末尔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法西斯主义并存。
文艺:世界大战、工业化和“大萧条”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美国的爵士乐广受欢迎;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高度繁荣;20世纪亚非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信息时代的世界(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总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但后来遭受重大挫折。第三世界崛起,成为维和反霸的重要力量。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一)“二战”时期(1939-1945年) 总特征:空前绝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政治和国际关系:反法西斯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的若干协议,确立了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2.经济: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破坏;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 3.科技文化:美国发明了原子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1991年)
(或称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冷战”时期的世界) 1.两极格局形成时期的世界(1945-1955年) (或称战后初期的世界) ⑴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
政治:西欧、日本纷纷推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⑵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实力大为削弱;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并一度操纵联合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雅尔塔体系取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意味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世界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在亚洲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发动朝鲜战争。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之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许多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纷纷独立,1955年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的要求。
重大事件:联合国成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互会的成立、北约的成立、德国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朝鲜战争、日内瓦会议、华约的成立、万隆会议 ⑶战后初期的经济 经济: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战后,美国建立美国主导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以关贸总协定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西欧、日本纷纷推行社会改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开始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重大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成立、世界银行的成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舒曼计划”的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⑷战后初期的科技文化
科技: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思想:凯恩斯主义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文艺: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世界(1955-1991年) (或称美苏争霸激烈对抗下的世界)
总特征: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⑴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世界经济
经济:①五六十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分别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1967年欧共体成立,它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普遍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相继实行改革,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成效不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24cc8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