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清)谭嗣同

2024-02-02 04:4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潼关》(清)谭嗣同》,欢迎阅读!
谭嗣同,潼关
《潼关》(清)谭嗣同

创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主旨:《潼关》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终古高云簇此城, 从古至今,高天上的白云就一直簇拥着这座城关, 秋风吹散马蹄声。 秋风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入这滚滚云涛中。

河流大野犹嫌束, 奔腾而来的黄河在这里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

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

山入潼关不解平。 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

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57c02b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