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表格教案》,欢迎阅读!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王瑞
时间
第一修改人
教学课题 渡荆门送别 学情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教学目标 3、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重点 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课明珠。今天我们就借李白来重温经典。 二、了解作者
1.作者可由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介绍。(多媒体展示) 三、朗读,感受《渡荆门送别》的美。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教师范读。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全班齐读。
四、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一学生朗读) 五、合作探究,品味美点
1.写作背景紧扣第一联 记叙出蜀 远渡地点 远行目的
2、作者在此与谁难分难舍呢?
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觉得呢?
明确:我爱这故乡之水,她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水深情送别,深切地表现出自己离乡时的依依不舍、对故乡的思念。
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登崖州城作 》
1 _________/ 2 作者借________表明自己对_______的之情。
3. 假设你就是李白,正站在行舟上迎着勇敢的风,请你挥笔记下眼前这让你感慨万千的风景。 (提示:勿直白翻译,力求表现景象的特点和作者心情。)
群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流
入广阔无际的原野,是那样地寥廓、高远。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从天上飞下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妙景象。 大家。
4. 这两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你能谈谈这两联好在哪里吗? (提示:炼字、修辞、写景角度、景物的特点。)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楚地壮阔的景色,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转化视角,描写长江近景;
(3)“随”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例: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
(4)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从俯视的角度写出了江水进入平原后的平静; 从远望的角度用海市蜃楼形容云霞之美,衬托江岸的辽阔。
“飞”写出了月亮轻盈的动态,表现了生活在蜀中的作者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从而衬托喜悦的心情。 六、小结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_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的激情,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___________之情。 七、自由背诵本首诗。 八、检查背诵。 九、拓展延伸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学生抓关键字词,品诗句的特殊送别情谊。
板书设计
渡
荆 叙事——船过荆门 (山、江)——雄浑开阔 门 写景 ——
送 (月、云)——优美奇特 别 抒情——依依不舍,思乡之情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3cdb7e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