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维新运动的过程探讨》,欢迎阅读!
维新运动的过程探讨
1. 维新变法的大体过程--兴起、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对各过程所发生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3. 结合各个过程的对维新运动整个事件进行评价。
前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
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前列的,是一群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一系列的维新主张,使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就此展开。
第一部分 运动的大体过程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兴起)
时间:1895年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结果:没有达到目的
意义:维新变法拉开了序幕
维新 变法运 动
警示洪钟《天演论》 (发展)
(1)维新派采取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等方式继续宣传维新思想 (2)严复翻译《天演论》,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时间:1898年6-9月
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心事陆海军 主要内容 政治:裁撤冗官,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短暂的“百日维新”
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高潮、结局)
民权: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结果:在以慈溪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打击下,变法以失败告终,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第二部分 各过程具体内容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
2.意义: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4.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帝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虽然,公车上书最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二)发展: 1.变法宣传:
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施政纲领:1898年,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3.组织机构:保国会。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影响: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在香港和上海游历的经历使他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进步性,决心向西方寻找救国的真理,多次上书清帝,要求变法图强。1890年,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当时引起了思想界的强烈震动,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另外,他还和另外的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训练变法人才。 梁启超 :(1873-1929),是康有为的学生和得力助手。担任《时务报》的主笔,写了《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他的政论在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大加强了维新变法的声势。 严复:(1854-1921)曾在英国学习海军,除了撰写维新变法的政论外,更大的贡献是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康有为在他的政论中,吸收了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进化论史观。 谭嗣同:(1863-1898)湖南人,主要著作《仁学》,在这部书中,虽然认为中国
的威望危亡“唯变法可以救之”,但就其思想深层而言,带有民主革命的色彩。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三)高潮:百日维新(措施)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3.内容: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书。 变法具体措施: 内容 颁布的新法 改革旧制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例;裁有利于知识分没有涉及论战面 撤冗员;澄清子参与政权,中君主立宪等
吏治 精简机构、提政治主张
高效率
经济方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取消旗人由国有利于资本主没有触动封建面 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家供养的特义发展,有利土地所有制
商业的发展;兴办商权,令其自谋于增加财政收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生计 入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
算。
文化方普遍社论里中小学堂,改革科举制有利于西方资规模数量和政面 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度,废除八股 产阶级文化和府投入严重不
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科学的传播;足 籍;准许创立报馆、学在社会上起了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思想启蒙的作
明。 用;有利于培
养维新人才
军事方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裁汰旧军 有利于加强军加强对人民的面 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队战斗力,抵统治
御外来侵略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称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康有再次上书光绪帝,4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
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四) 结果 :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依靠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
5.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6.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光绪于1898年(戊戌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百日维新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第三部分 整体评价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及经验教训 (一)影响:
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维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2)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新式书局、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4)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二)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02ea75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