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作文法

2022-07-29 12:4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步作文法》,欢迎阅读!
文法
五步作文



所谓五步作文法,就是将作文的过程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审题立意;第二步,扩散联想;第三步,谋篇构思;第四步,行文造句;第五步,修改润色。

一、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进行仔细的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确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对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失败起着决定作用。

1、细审词句明题意。仔细审查写作要求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弄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1)弄清题目的意思。如文章《我做过的一件事》,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不是写人的文章;不是写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写“我”做过的事;不是写两件事、三件事,只写“一件”事。

2)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也就是找出“题眼”“题眼”是写作的重点,如果在审题时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选材组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有趣的化学课》一题中,“有趣”是题眼,必须要写出化学课是如何“有趣”

3)弄清题目所要求的写作范围,这包括题目对时间、地点、数量、对象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只受数量和内容的限制(即“一件”和“有意义的事”,而不受时间限制(即不限定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也不受地点的限制(即不限定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也不受对象的限制(即不限定写“自己”做过的事,或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4)确定作文的体裁,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议论。《公园里发生的事》是记事的文章;《公园里的育花人》是记人的文章;《美丽的公园》是写景的文章;《公园里的菊花》是状物的文章;《小议“公园环境”》是发表议论的文章。

2、立意深刻有见解。就是看问题要深刻,能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住更本质的东西。例如《开学第一天》,通过描写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有的同学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有的同学则表达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住了更深刻的东西。 3求异思维有创意创意就是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人都认为是对的,如果你提出一个观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那么你这样思考问题就是求异思维,你的看法就富有创意

二、发散思维

用什么样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这就需要进行发散联想。这里要用到两种思维策略:发散思考脑子活、大胆想象细揣摩。例如看到题目《暑假二三事》,暑假里经历的事情有哪些?想一想,有几十件、上百件,把能想到的都写在纸上,这就是发散思考脑子活。然后,仔细揣摩每一件事,把符合主题的事情选出来。

三、谋篇构思

题审好了,主题也确定了,要写的内容也想好了,但怎么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呢?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就叫谋篇构思。这一步要用到的思维策略是:主题突出重点明、线索分明条理清。


1所谓主题突出重点明,就是你写的东西要能突出主题,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就不要写,围绕这一主题选择相关的事情。选出来的二三事,不是每一件事都要详详细细的写下来,有详有略,详细最能表现主题的一件事。

2、确定好要写的内容后,还得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做到线索分明条理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条有理,例如《暑假二三事》,就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按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四、行文造句

这一步才正式动笔写文章。这一步要用到几个思维策略,即典型特征细体会、叙述具体不空洞、语言优美巧修饰。

1、所谓典型特征细体会,就是要抓住人、事物、景的独特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写。写人,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记事,可以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进行描写;状物,可以从物体的形状、构造、功能、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所谓叙述具体不空洞,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能空洞无物。

3、语言优美巧修饰,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要优美。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可以加一定的修饰语,用一些修辞方法。例如说“这件事他会做我也会做”改成反问句“这件事他会做,我为什么就不会做呢?”语气加强,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了。

五、修改润色

作文写完后,要进行修改和润色。这一步要用到的思维策略是:修改润色成文章、自我提问自引导。

1、修改,就是对文章的主题、内容、结构、字词句等进行修改,使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所谓润色,就是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润色,使文章语言更优美。

自我提问自引导,就是自己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对文章进行修改。如:作文符合题目的要求吗?立意深刻吗?有错误吗?语言优美吗?运用了修饰方法吗?修饰恰当吗?这个地方加一个形容词是不是更好?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引导自己修改文章,从而完成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a6646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