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2023-04-11 16:36: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人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情怀》,欢迎阅读!
人道主义,主义者,情怀,个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人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作者:黄晔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3

要: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和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率先融人道主义于文学之长河,将文学内涵大大延展,其隐士身份又铸造个人主义者的气质与内蕴,面对满目疮痍之中华大地,以人道主义者的喉舌发出悲悯济世的呼号。 关键词:周作人;人道主义;人的文学;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9-0010-02

1918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的文学》之后,立刻引来了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从此也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关于人道主义的创作和研究的序幕。胡适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文学革命中的建设性意义。周作人在散文、小品文、随笔书信等多种形式作品中不断丰富、延展人文主义的内涵。同时,周作人对于其时代的政治采取疏离的态度,他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在作品中又多有隐逸之风。既拥有人道主义又兼具隐士性格。探寻周作人人的文学意义,当由此为发端,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一、开人道主义融入文学之先河

人道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着希腊古典文化精神实质,提倡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回顾文学革命发生前期,自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开始,中国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也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黑安与光明、守旧与维新、灭亡与变革的论证达到了白热化。正值此时,来自欧美、日本与苏俄的多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在中国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人道主义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具时代使命的内涵。它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关注自我价值和人格权益的同时,增加了关注社会的热情。

人道主义关注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这与一批主张变革的知识分子反对守旧,挣脱封建束缚的愿望达成了一致。五四从一开始便树起了反封建、反传统文化、高扬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五四文学革命更肩负起对腐朽封建文化改造的社会责任。他们从探索中国社会状和前途出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价值,从对自我地位和人格权益的审视中又增强了关注社会的热情。

1918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在中国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在《人文学》中,他如是阐述文学所谓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的文字。他在理论上将人道主义融入文学中,这在中国新文学创作是史无前例的。其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秉持着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文学团体: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提出创作核心理念,即为人生而艺术;早期创造社强调自我表现,暗合了自由主义与个性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放的人道主义内涵;其后,语丝派开创了自己的园地、新京派贯穿始终的自由主义精神皆是有力的佐证。人道主义融入文学、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周作人在其中的先驱地位自是无需赘述的。 二、悲悯济世的人的文学

周作人之《人的文学》重新定义了理想文学的模式:即人的文学。指出新文学的本质就是对的发现,作家应秉持严肃认真的现实主义态度。他认为作家须聚焦于关注民族命运、国家命运与人民命运,而不是采取玩弄游戏方式来表现人生诸问题。人的文学需要发现和肯定人的价值,砸碎存天理,灭人欲的沉重枷锁。人道主义的另一内涵是反对慈善主义,提倡人格和尊严的平等。在中国从来不缺乏悲天悯人博施济众的慈善家,传统儒家思想也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但在《人的文学》中人道主义被这样阐释: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这里周作人肯定了人的私欲,与封建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放弃谋求个人合理的自我欲求不同,他更强调人道主义的观点必须从真实的人间和人性出发,人的本性有为自我谋求利益的诉求。当然,人为了所爱的人,或所信的主义,能够有献身的行为,这是我们所提倡和发扬的人间道德,但若是割肉饲鹰,投身给饿虎吃,那是超人间的道德,不是人所能为的了。”{1}由此观之,周的人道主义态度从真实的人权、人性出发,有着颇为深刻的个人主义烙印。 三、个人主义者的独立美学价值

周作人认为为人生而艺术艺术艺术各有偏颇。单纯的为艺术艺术不免降低了文学社会功用,成为附庸风雅的附属品。但一味的强调为人生而艺术又不免把文学依附于社会、功利之下,容易失去文学的独立性。所以,周将二者兼而有之,提出人生的艺术,即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为艺术,得到一种共鸣与感性,使其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又以为生活为基本。②达到独立的艺术无形的功利的结合。如《喝茶》一文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初读时不免由周的闲适的心境浸染出欢愉。几番琢磨下来,却多了一份犹如茶一般的苦涩之味,茶与梦背后,作者那不尽的苦闷与孤寂感便会纷沓而至,久久萦绕心头。周似乎每一笔都舒徐自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句句漫谈都有分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尊重自然与人性即是对人道主义的最好诠释,与五四时众多研究者以理论的来源、流派规范来阐释人道主义不同,他更成熟的从文章本身叙述的方法入手,以平和冲淡的文体风格进行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实践,摒弃了生硬的研究尽力表现真实的人生,尊重质朴真实的人道。冲淡平和以外,更多作品的则是沉闷感伤和深刻的理性交错的复杂情感。苦闷之情与苦涩之文的糅合,周作人思想上正处于一种无人可以排解的苦闷期,种种思想无法糅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智者的苦闷。

四、个人主义者的自我对话与济世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周作人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很多用以表现个人生活,情感和人生态度。着重突出人与社会、文学与人生的某些关系。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他主张文章是著者感情生活的表现,倾向于内心的自省和启迪,创作更像是与自我的对话,且文章境界在于平和冲淡又引人思考。正如在《雨天的书自序》中他写道: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虽然周作人似乎一直未关心现实的政治,努力摆脱社会功利,但是他对这个世界始终持怀着人道主义的情怀,在关注个体生存的生命体验与关注情感世界和与灵魂的游走、追寻。鲁迅与周作人代表着中国文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济世态度。慷慨激昂、横眉冷对是一种怒而奋起的情感,苦的境界、冲淡平和却也是有着悲悯与启迪的关怀。无论直面惨淡的人生或隐逸在清冷的内心,我们都可以看到蕴含在他们背后的关于国家、人民或者个体的人道主义情怀。 周作人对于自由的向往,这与隐含在他许多文章中的主旨相切合:对自由主义的宣扬,对充满自由的人道主义的一种极力推崇。人道主义的精神,贯穿于周作人的创作过程,人道主义的内涵,因他的作品而渐渐丰富。这位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者,用其创作实践完美诠释出隐士的济世情怀和兼济天下的理想。 注释:

①刘卫国.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岳麓书社,2007. ②周作人.艺术与生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③罗刚.周作人的文艺观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罗钢.周作人的文艺观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4. [3]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4]钱理群.周作人正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5]周作人.周作人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2. [6]刘绪源.解读周作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1997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