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判断句》,欢迎阅读!
文言文判断句汇总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判断句用“是”表示,否定判断句用“不是”表示。文言文却不同,文言文中的“是”多为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这些”、“那些”,只在少数情况下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肯定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翻译时在“者”处写个“是”,删去“,”号,“者”和“也”不直译,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又如: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乐羊子妻》)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翻译时只把“者”译为“的”,在“者”
后加个“是”,如: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在“者”处换“是”,句末加“的”,“者也”不译,如: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译文:这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是放弃鱼而取熊掌的;又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如:鱼我所欲也。(《孟子》)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又如: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故事》)译文:(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如:此为何若人?(《公输》)译文:这是怎样的人?又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
须的是苏东坡。还如:必为窃疾矣。(《晏子故事》)译文:一定有偷窃的病了。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如:定伯诳之言:“我亦鬼”。(《宋定伯捉鬼》)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再如:
此乃英雄也。(《魏武将见匈奴史》)译文:这才是英雄啊。
(七)。用“是”表示判断,如:鬼言:我是鬼。(《宋定伯捉鬼》)译文:鬼说:“我是鬼”。再如:
巨是凡人。(《赤壁之战》)译文:吴巨是平凡的人。
(八)。意合判断句,这种判断句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如: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译文: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信任。再如:温州雁荡山,天下奇景。(《雁荡山》)译文:温州雁荡山,是天下最秀丽的山。还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
无二的。
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用“非……”来表示,“非”可直接翻译成“不是”,如: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二)。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如: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
(三)。用“非……者也”表示,翻译成“不是……的”,如:非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译文:不是我所讲的那种传授给人们的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010b04de80d4d8d15a4f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