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简能东游二首赏析

2022-08-19 09:1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魏简能东游二首赏析》,欢迎阅读!
二首,赏析,简能东
送魏简能东游二首赏析



唐代 李涉

其一

献赋论兵命未通,却乘羸马出关东。 灞陵原上重回首,十载长安似梦中。

其二

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 孤亭宿处时看剑,莫使尘埃蔽斗文。



宋·谢枋得先生在《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中批注:此(作者)劝魏公(魏简能)当知命 ,当待时,不必奔趋(趋附,追求)



唐.李涉《送魏简能东游二首》其二:“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随征雁过寒云。此用以表现诗人与魏简能之间的友谊及惜别的心情。





翻译:

作赋献给皇帝、研究军事和兵法还是命运不好,骑了匹瘦弱的马出关东。在灞陵回头看长安城,在长安的十年仿佛在梦中。

遥想当年荆轲和朋友在燕市喝酒唱歌,唱到悲处大声哭泣,和如今送朋友离去又是如此相像。秋天看天边迁徙的大雁穿云南飞。(告诫朋友)孤立的亭子、居住的地方时常看看佩剑,


不要让灰尘遮蔽剑鞘上的星纹图案。

个人理解:

在诗的开头就以汉武帝时期大才子司马相如奏献《子虚赋》给汉武帝为起点,如果不知道相如献赋的故事,还真不能理解。后面又一个燕市悲歌典故。前面写魏简能在长安10年仕途不顺而离开,魏公对仕途还是蛮留恋的。后一首诗借大雁南飞的景来表达作者离别情怀。最后告诫魏简能不可沉沦,等待时机。两首诗句非常对整,都是第一句典故,第二句赢马对大雁,三是灞陵、孤亭。

注解:

李涉(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名词解释:

献赋: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论兵:是指研究军事和兵法

弊车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ì chē léi mǎ,意思是比喻处境贫穷。出自《三国志·书·刘繇传》注引《续汉书》“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羸马:瘦弱的马。

关东: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书 第六回,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秦、汉时期:函谷关以东。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灞陵:霸陵汉孝文帝刘恒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霸桥区席王街办毛窑院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地理位置决定,站到灞陵,就意味离开长安城。离别之际的回首 ,更多的应该是对仕途的留,

燕市悲歌:战国时燕国,《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左思 《咏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袁宗道 《题瘦马卷》诗:“时去黄金燕市空,瘦来白练吴门短。 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征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g yàn,是指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斗文: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也指符箓上笔画屈曲的字形、图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8aa94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7.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