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史记选修孔子世家翻译》,欢迎阅读!
单元 课题
选修(二)史记——读其书想见其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教案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
2.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
目标
3.学习传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孔子是后世尊称的圣人,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司马迁的《孔导入 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孔子的窗口。司马迁以真正史家的笔墨,描绘了“一个
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让我们能够一窥孔子生活的真实面貌。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二、知识链接
二、【思考1】诵读文章,为文章分层。
整体提示:《孔子世家》在《史记》中是篇很长的人物传记,以年代为序,记载了孔子一生中的大事。选文重点感知 记述了孔子一生中哪些活动?
第一部分(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12-19)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20-21)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22)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三、小组讨论:选择一部分进行分析——
研读1.诵读、理解词语——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1~2) 文本 【思考1】在此部分,简介了哪些情况?
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间及有关的情况。 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
【思考2】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1)孔子出身贫贱,但才貌双全;(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作者把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融合在一起。 2.诵读、理解词语——孔子的求学事迹(3~5)
【思考1】课文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 提示:师襄子有几次提示?孔子有几次婉拒?有几次时间交代?
三次——可以益矣;‘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有间”
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学习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掌握新知识)
(这段叙述,这三次描述是一个排比递进。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奋而钻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悟,扎实有序。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得十分传神。)
教学环节
3.诵读、理解词语——被困陈蔡(8~10)
教学内容
【思考1】陈蔡大夫为什么“发徒役围孔子”?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担心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孔子之“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思考2】(6-7)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思考3】(8-10)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1)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只有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贡主张对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改变决不动摇。
(2)这段对话反映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是: 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相诲的导师风范;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4.诵读、理解词语——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12-19) 【思考1】概括文章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所写的事件及影响。 ①孔子整理文献,使《诗》《书》《礼》《易》得以流传后世;
②从教授业,使他的弟子众多,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活;
③撰写《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春秋笔法”成为后世史家常用的笔法。 【思考2】孔子在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可谓儒家之“正果” 者颜渊对孔子的评价是: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 对这段话应如何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却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去,但是不可能追得上。”从这段话中可见孔子的学识高深、育人有方、教育理念先进(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
5.诵读、理解词语——孔子的去世和影响(20-21)
【思考】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孔子死后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从民间风俗写到政界行为,从弟子、乡里写到帝王、诸侯卿相,介绍了孔子死后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6.诵读、理解词语——作者的论赞(22)
【思考1】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思考2】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思考3】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哪些情况?孔子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明确:(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身世、学习的经历、坎坷的仕途、著书立说的情况和死后的巨大影响。(2)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对待知识学而不厌;教书育人方面能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直到晚年还著书立说,体现了他的“生无所息”的人生理念。因此,对于司马迁的“至圣”的称号,孔子是当之无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5b047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