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三国志》简介

2022-04-20 12:07: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书《三国志》简介》,欢迎阅读!
三国志,史书,简介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历史跨度

《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多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叙录一卷,后来叙录一卷缺失。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



政治立场

陈寿为晋代官员,故而尊被迫禅让给晋的曹魏为正统。

《魏志》中对魏国皇帝各立了本纪,且还为生前无帝号的曹操写了本纪。而魏国称王、称帝、治丧等相关的文告皆阙,仅引用一篇较短的《汉献帝禅让策文》,其他的只能见于裴注。



而相反称帝了的刘备,则立篇名为《先主传》,不直称名讳,死时则使用与“崩”字同等地位的“殂”字。而刘备称王、称帝、治丧等相关的文告皆详细记载,可能与故国情愫有关。蜀汉第二任皇帝刘禅,则称《后主传》



《吴志》中则称呼吴国皇帝的名讳,《孙权传》《孙亮孙休孙皓传》而现今则称《吴主传》《三嗣主传》则是后人所改的。孙权宣布称帝,《吴主传》中仅有“南郊即皇帝位”的文句,其登坛告天的文书,传中也没有著录,只出现在裴注之中。



同时为了尊重晋朝统治者,书中并未为被晋武帝司马炎追谥为帝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立传记。此外,作者还略去了由于被曹操加上重大罪名而处死的知名人物孔融。



此外,此史加入了〈倭人传〉研究古日本和隋唐以前朝鲜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魏志倭人传》是现今日本学者在探讨传说时代(奈良时期以前)必备上手的重要书籍,尤其是卑弥乎女王等传说人物。



体例特点

《三国志》虽然被后世称为“志”,但是其实全书完全是按人物排列的本纪和列传,没有任何如地理经济、典章制度等的志书或表的内容。








东汉以来,受经学简化风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陈寿治学严谨,收集来的材料凡是觉得可疑的,宁肯不用。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三书很少重复,然南朝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裴松之作注所根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二百四十余种,较《三国志》原书多出三倍。马念祖编《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认为,裴注引书二百零三种。虽然一直有学者认为注文从真实性、分析水平上并未超过正文,但是裴注无疑为后世三国研究保留了大量的历资料。宋文帝当时惊叹为“不朽”之业,后代学者如北宋司马光在五百多年后编写《资治通鉴》时,所描写《赤壁之战》就是综合陈寿《三国志》中各有关人物传记和裴注所引的史料编撰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f324373c1ec5da51e270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