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气盛言宜——如是解读《马说》》,欢迎阅读!
气盛言宜
——如是解读《马说》 沂源县第三中学 王朝伟
“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和柳宗元当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我试着从流派还原角度解读《马说》。
韩愈主张:修其辞以明其道。这在《马说》中表现较为明显。文章第一段在阐明观点后展开论述。当我们读到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时,谁不是怀着一种痛心疾首的心情呢?在我们读者面对这“血淋淋”的悲剧欲“大作”之际,韩愈缀以“不以千里称也”, 我们的怒气和夹杂着遗憾与无奈的复杂情绪莫名其妙地被立刻收走了。这全是句尾的“也”的功劳。韩愈怎么会熟视无睹?何况本文就是他托物言志之作,就是要抒发怀才不遇的痛苦与无奈情感,为什么不畅快淋漓地怒斥一番大喝一声?
倘若如此,就不是为文了,应该是泼妇骂街,野蛮无比的画面;或者是汉子怒目相向,怒气冲冲地决斗姿态。这画风不是散文八大家该有的样子。这个“也”一下子就像激流中出现的一道堤岸,将激流滚滚以太极推手的手法“四两拨千斤”,卸下了原始本能的情绪。怀怒未发不是不怒,有理不在声高,这舒缓下来的语气中,实在是汇集着更大的情绪,并酝酿成理智的情感!
果然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好像忘记了刚刚的痛惜遗憾。然而水越深越平静。“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只这一句就够气人的了。你不知道不会问“你吃多少粟?”,你不知道来喂什么马?是喂马的就该这么愚蠢无知,还是喂
马的工作不需要高智商?只这一句就带出我们更多的情绪。然而我们毕竟只是读者,永远无法替代韩愈抗争与愤怒,也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我们只好循着大家的手笔继续寻找情绪逃出生天的路径。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连下四个“不”字皆出于对食马者之无知的控诉。四个“不”字构成排比,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原来发怒可以经修辞而如此含蓄文雅,原来愤懑情绪一经修饰就可以如此富有逻辑地成为呈堂证供。
骂人不吐脏字是修养,愤怒不着痕迹是艺术。这不仅是修辞之功,不仅是韩愈“气盛言宜”文学主张的高明,也是他在践行自己“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为文立言的根本”的主张。
似乎发泄完了情绪,似乎也列举了罪证,似乎也该结尾了。然而,没有人主持公道,这愤懑怎么能只说说就算了,就能解决问题了?或者,即使一时解决不了,至少我还有希望,而现在做结,很显然火候不到。那么就再发泄一番吧。
只不过,在第三段,作者的口气一转,竟然将愤怒情绪一下子拂之而去,换之以辛辣的讽刺。原来大家遣怀方法是如此多变。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又用排比的修辞,更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食马者不知马的丑陋嘴脸。如果说第二段是较有理智逻辑的列举罪状,那么第三段就是将“罪人”罪名坐实的最后一根稻草。你看看食马者不仅不知道千里马的饭量,不仅不询问,而且还不知道驾驭它的正确方法,还听不懂它鸣叫的心意,更为野蛮的是“执策而临之”,完全是野蛮者的形象。这不仅仅是罪加一等,更是愚蠢至极了。更可笑的是,这厮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天下无马”。这就是丑陋的境界:身在丑中不知丑,身在演丑不知羞!面对食马者这丑陋无知的样子,作者所有的愤怒和讽刺都落下来,“呜呼”二字似有千钧之力。愚昧无知的人,怎么与他生气?对牛弹琴,操琴的人也是愚昧无知啊?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讽刺是次要的,是韩愈放下了心中的愤怒,平静了心里沸腾的怒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似嘲讽谴责,也似自问自答,因为作者仍然对遇伯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a4e9a7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