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答

2022-07-22 09:22: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问答》,欢迎阅读!
教育学,问答
一、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衍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普通教育与职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西周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320世纪后教育发展改革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古代学校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二、

1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

2教育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6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7、学校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文化传统为已任;是一种组织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9、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多样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三、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成熟、个体实践活动

3、学校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评价作用;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础上。 6我国的教育目的:推进素质教育,特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典型代表。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8、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青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9、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人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或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1、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示范者;管理者;朋友者;研究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性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肪络;了解该学科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具有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六、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

2、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务。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学科其它科的关系。

3教学目标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具有灵活性。

4课程目标的依据:对社会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研究

1教学的意义:教学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教学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予教学的主体能力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6教学原则:直观原则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应积极巩固。循序渐进原则: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1 课的类型:新授课、巩固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课 2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

教师上课的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4、班级授课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初中阶段德育目标总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道德行为方面;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3、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心身发展特征;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的作用 4、德育工作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排队学生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6、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效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7、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惯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8、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

9、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0、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班集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民主、目标。 3、建立以学徕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班集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测;集体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发展的目标;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班主任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14eccf02d276a200292e7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