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诵读》,欢迎阅读!
经典诵读,改变了孩子什么
台海网4月4日讯 (海峡导报学堂记者 沈晓丽(图片由外来员工子弟学校提供)4月7日晚,“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将在厦门人民会堂奏响。参加演出的除了文艺界享有盛誉的著名艺术家外,此次参演的还有厦门前埔南区小学的小学生们,他们将在音乐朗诵会上表演《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游子吟》、《题西林壁》等著名诗篇。
厦门前埔南区小学的小学生们登台亮相朗诵著名诗篇已不是第一次。据记者调查,经典诵读活动早已成为这所学校的特色活动。不仅是在前埔南区小学,在厦门很多中小学,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北师大海沧附校等,经典诵读活动早已在校园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记者发现,虽都是经典诵读活动,但每个学校开展的方式和内容各有千秋,而更为重要的是,诵读经典在悄悄改变孩子的生活。
背古诗当诗仙诗圣
“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小诗仙’。”在前埔南区小学采访时,五年级2班的王菡如和周宇婷骄傲地说。
“一学期15首,我们班上的同学现在平均每人都可以背上近100首古诗,够得上学校的 ‘小诗仙’资格了。”王菡如告诉记者,平时他们背古诗,一周换一首。古诗就直接写在黑板的一个角落处,每个同学则把它抄在一个专用的本子里,一般课前都要朗诵3分钟。 背诵古诗文给王菡如等带来了不少乐趣。由于熟背各种古诗,同学们私下里还会“篡改”古诗,成为相互“切磋”的乐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埔南区小学的古诗文诵读活动早在这所学校2000年开办之初就已开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级”制度。 “钢琴有考级,我们的古诗文诵读也有考级,背了多少首给一个等级。”该校德育处的一名老师介绍说,考级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熟练程度。学生考级相当积极,背了几首,就急着向少先队申请考级,而少先队的考官都是由学生组成,让学生自己考自己。只要达到相应的篇数,学生就可以成为 “小诗童”、“小诗仙”和“小诗圣”。
而该校经典诵读的另一大亮点是,他们还尝试着把古诗文用闽南话来朗诵,用闽南话谱成曲来唱。
“闽南话是古汉语,有些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古诗,闽南话读起来却很押韵。”前埔南区小学校长王跞介绍说,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背古诗、唱童谣中学闽南话。 这次“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前埔南区小学的学生就会用闽南话朗诵部分诗篇。此外,福建省合唱协会闽南话合唱专业委员会的“童声合唱基地”也将落户该校。
看书速度长进不少
过去,王菡如看一本书,要好几个星期。可如今,一本高尔基的《童年》看下来,只用了几个小时。“只要有时间,我基本上睡前就可以看一本。”王菡如说,她现在看书速度很快,而这要归功于他们班上的 “小书橱”和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
走进王菡如所在的五年级2班,最醒目的莫过于摆置在教室后角的一个小书橱。书橱里的书摆放得整整齐齐,橱窗干净透亮,书橱里的空格处还摆放着装饰品,看上去很温馨。 “这是我们的荣誉,是我们的宝贝。”王菡如介绍说,这个书橱是他们班全体同学的“财产”,书是学生家长按照学校规定的书目捐的,也有部分是学生自己捐的。王菡如是他们班
上的图书管理员之一,她给记者拿出他们的借书记录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借书记录。像王菡如,她每周末都会向班上和学校的图书馆各借一本书。
这就是前埔南区小学的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活动。除了推荐古诗文经典外,他们还请语文组专门研究课外阅读书目,每个家长、学生推荐书目,推出了近100本课外阅读书目,内容涵盖古文经典、探险、科幻、纪实、现代小说等。
“我们还专门每周拿出一节课,直接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去,教学生如何看书。”王跞说,“孩子会写作文,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主要是老师引导,而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这对写作很有帮助。”
读经成“对联”高手
“千言万语难解中国经典,千山万水喜看黄山风水。”猜猜看,这副对联出自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之手?
恐怕你很难猜到这是出自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之手吧。厦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四年级学生许鹭杰,在对对联上很有“一手”。只要你出个上联,不出几分钟,他就可以给你对出下联来,保准对得又漂亮又押韵。
自从二年级开始诵读《笠翁对韵》这篇古典经文开始,“对对联”成了许鹭杰和班上同学的一大课余爱好,许鹭杰就经常出些对联考考周围的同学。
“这本书里的民间对联、古诗词很多,有长有短,同学们背完之后,就喜欢模仿创作。”外来员工子弟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郑德忠老师说,现在有些学生连现代诗词都会创作。 课间休息时间,郑德忠随机从走廊里抓了一名学生,一个叫林佳音的二年级学生。“你会背哪些古典经文啊?”话音还未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赵钱孙李……”林佳音一口气给记者背了几分钟,从不间断。
“虽然不懂得背的这些是什么意思,但觉得挺有意思的。”林佳音说,她和同学们一般都在老师安排的课堂里诵读这些经典,读多了也就记住了。
“前期种树后期乘凉”
与一般学校选择诵读古诗词有所不同的是,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的经典诵读读的就是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国学。比如,在同学们中颇受欢迎的 《笠翁对韵》就是外来员工子弟学校所读的众多古文经典中的一本。
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年级,《笠翁对韵》;三、四年级,《大学》《中庸》《论语》;四、五年级,《老子》《庄子》……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古文经典,目前这一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这所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一。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这些古文经典。不过真正大面积地铺开,是在2005年。”郑德忠介绍说,小学生诵读这些古文经典,主要以背诵为主,不强调理解,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到后期学生们自会明白“前期种树,后期乘凉”的道理。 “没有考核,只有展示,不想增加孩子的压力与负担。”郑德忠说,现在所有古文经典书,学生人手一册,经费学校出,不给学生增添任何经济负担。平时经典诵读活动都是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以及早上早读的时间。如今,学校每天保证有一节课的时间用来经典诵读,平时还举办全校朗诵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何在众多经典中,唯独看中最传统的国学呢?
“传统国学最适合,最有价值性。”郑德忠说,一个触动是高考对文言文篇幅考的量有所增加;另一个,小学阶段,0到13岁的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读、背一些经典的东西,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
诵读经典改变了什么? 养成了读书习惯
厦门市很多小学都在下大力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魅力何在,它究竟改变了孩子什么?
前埔南区小学校长王跞说,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坐不住、爱闹,而诵读经典能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爱读书,多读书,提高涵养。现在提倡讲文明讲礼貌,其实只要多读书,很多素养就自发形成了。
王跞说,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非常支持,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经典诵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但在王跞看来,“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重在坚持”。
识字量增加很大
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的郑德忠告诉记者,原本读经教育活动只在小学阶段展开,可一些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看着 “眼红”,也要求主动增设这一门课,因为读经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少便利。
郑德忠自己就是一名语文老师。“识字量大增,超乎想象。”郑德忠说,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大多语文基础不好,不少家长也没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除非孩子非常自觉,否则学习的漏洞都比较大,尤其是语文。而每篇古文经典,每个字都有注音,孩子掌握了拼音,认字就没障碍了,很多字都提前认识了。
郑德忠还特地做了个调查,他找来两个二年级的学生读报纸,一个是刚来学校没读过经文的,一个是读过一年的,结果读过经文的能识报纸上60%到70%的字,而没读过的只认识五分之一甚至还不到。
不仅仅是识字量大增,郑德忠还发现,读经教育让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名原本不善言谈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经典诵读后,再次找到他时,讲话的条理性有了很大进步。
“天天读,还能增强读感。”郑德忠说,他们班上有个学生,原本有些口吃,一个长句要分三四节才能读完。起先有些跟不上,通过一学期每天早上大声朗诵古文经典后,这名学生读的障碍没有了。
开辟德育新途径
在郑德忠看来,读经教育,从大的角度讲,培养了学生这一代人的人文情怀。而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读经教育还开辟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比如说 《弟子规》,“朝起早,父母呼,应勿缓”一句变成“闹钟一响,我马上起床”,就把一些能为我所用的经文内化为行为品德的规范条例,于是《弟子规》在精心编排下变成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学生们也乐于接受。此外,该校还通过《论语》《孟子》等经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为学、立志的引导和启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ee2c68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