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要性标准》,欢迎阅读!
重要性标准
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一、概念解释
“重要性”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用到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用各自的判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 (1) 你的月工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人事部门
-1元 -10元 -100元
-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月工资数额
(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
银处 -1毛 -1元 -10元 -50元
-视消费额的多少
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身的大小并不重要。比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米,是否事关重大
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重要性的概念。就是报表数额出入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用者,重要性水平也是不同的。而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一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重要性水平的三个层次
在我们的审计方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 重要性水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 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而言 名义数额 (SAD)――对每笔交易而言
重要性标准
这是审计方法中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判断的其中一个领域。设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1、 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2、 客户的固定风险 3、 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 4、 以往审计的情况
可容忍错误用于帐户余额。可容忍错误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客户的评估提高或降低百分比。简单概况其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高,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小,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小。
而当我们考察每一笔交易时,我们必须设定一个较小的数额。这个数额(SAD)也是一种针对单笔交易的判断性数额,一般为TE的10%。任何高于该数的错误应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在国内,以下项目是没有重要性可言的,即:该余额必须完全正确。
● 合营企业付给合营单位的股利(如:按合营合同平均分配条件,在已审财务报表之中的
股利应完全分配给合营双方,以避免得失任何一方。)
● 任何与税务有关的预提(税务局眼中的重要性可能与我们不一样,任何“不重要”的低
估可能引致严重后果。)
● 付给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酬金(缺少此类项目可能引起一些提问。) ● 对职工福利、房屋补贴及统筹金的预提是另一类敏感范围。 ● 股份公司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 ● 注册资本。
三、审计中发现的错误的实务处理
当发现的错误小于SAD,可以忽略,不再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SAD,原则上可以进行审计调整,如果暂不调整则必须汇总到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TE,则应该进行审计调整,若遇客户坚持不愿调整等特殊情况,先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然后视整体审计情况再作考虑;
当错误大于PM,则必须进行审计调整,若不调整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完成后必须将审计差异汇总表进行统计汇总,若累计的错误影响接近PM,则必须挑选出相对比较主要的错误予以调整,来释放部分审计风险。因为审计差异汇总表统计的是已发现未调整的错误,我们应该考虑到还存在审计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审计差异的汇总影响与PM间必须留有余地;
若遇无法调整,而审计差异汇总影响接近或超过PM,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重要性标准
在考虑审计差异汇总影响的时候,还应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差异事项,判断该事项是否在当期已解决,以前年度的差异对当期会产生转回、延续或是继续加剧等不同的影响,应视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四、重要性水平的操作步骤
为了保证我们来确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并不重要的,项目负责人会在计划阶段设定一个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设定的重要性水平以及其计算基准在审计计划备忘录/审计策略备忘录中予以说明。同时制定相应的TE及SAD。审计计划经核准后项目负责人应将重要性水平告知所以的审计小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参照使用。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均应详细记载在底稿中,项目负责人在复核时参照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或汇总至差异汇总表,与客户交流意见后,确定的审计调整事项。
在汇总整理阶段,根据最终必须审计调整情况,编制审计差异汇总表,该表应作为审计小结附件。对于存在大于TE而未调整的事项应向部门经理请示批准,若遇重大未调整事项,应单独向主任会计师提交重大事项请示报告。
同时项目负责人还应把计划阶段制定的重要性水平重新和最终的审定报表进行比较,看看相对审定后的报表原先制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还恰当。若发现原先的重要性水平过大则应重新拟定重要性水平,并以新的标准重新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8009b0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