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罗尔斯的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
作者:孙 莹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1期
摘要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种职务和地位向社会公平地开放,使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罗尔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既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又是一种实质平等。
关键词机会平等 正义 差异原则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295-01
在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中,“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与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的分配,除非任何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原则可以表述为: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和机会平等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它主要适用于不同社会地位的设计与安排,对更好的实现社会基本结构中经济和分配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逻辑前提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生俱来,无论是自然资质方面,还是社会出身方面,这些先天因素之间的差别有些可以通过社会措施尽量加以消除,有些则难以消除。其次,在社会价值分配过程中,有些社会价值是可以平等分配的,如自由和权利,有些则是无法平等分配的,如机会和权力、收入和财富。再次,平等不等于消除差别,完全平等的状态不会必然导致社会效益与社会进步,甚至在财富、地位等方面强求绝对的一致和平等会损害社会进步,导致社会发展停滞。
作为一位平等主义者,罗尔斯在其正义原则中体现出的不是完全取消差别,而是为这些不可避免的不平等提出一些限制条件,以说明这方面的差别在怎样的条件下是可被允许的。可以说,希望尽量扩大平等和缩小差距的倾向,是罗尔斯提出第二个正义原则的基本宗旨和真实动机。 二、内容分析
按照罗尔斯的一般正义观:首先,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必须依附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其次,这些不平等要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 (一)公平的机会平等——纯粹的程序正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无论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还是“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程序,罗尔斯称之为纯粹程序正义。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安排应当是标准和程序意义上的正义,以此来保证公平的机会平等和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因此,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作用就在于保证社会合作体系成为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这种纯粹的程序正义使人们无需追溯无数的特殊环境和个人的复杂情况,而只是从一种普通的观点判断社会基本结构的安排。 (二)公平的机会平等——实质平等
怎样才算是“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对“机会平等”的分析通常存在两种界定方式,一是形式平等(前途考量),主张任何地位和职务对每个人都开放,没有任何种族或身份的限制,对于这些地位和职务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一是实质平等(手段考量),人们不仅对机会拥有平等的权利,而且要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利用这些机会的工具、资源或能力,即平等的手段。但实际上这两种机会平等之间存在着悖论,无法兼得。由此,罗尔斯提出了他对机会平等的两种解释:“一切为才能让路”的“前途的平等”(careers are open to talents)和“作为公平机会的平等”(equality of fair opportunity)。
“一切为才能让路”的“前途的平等”类似于前途考量的形式平等,罗尔斯称之为“自然的自由平等”。对于这种放任主义的解释罗尔斯并不满意,因此他转向另一种自由主义的解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要求各种地位不仅要实现形式的的公平开放,而且要使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达到它。“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意志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要求通过正义的制度和社会经济安排,通过增加教育机会、实行再分配政策和其他社会改革措施,排除了自然偶然性和社会任意性对人们追求职业前途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一个平等的出发点,使具有类似才能的人不再因其社会出身而受到妨碍。 三、优先性分析
在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中,两个正义原则处在一种“辞典式”的序列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异原则。这种优先意味着,在使用一个原则的时候,我们假定在先的原则应该被充分地满足。我们寻求的是在一套背景制度
(background institutions)内部发挥作用的分配原则(狭义的),而这种背景制度既确保了基本的平等自由(包括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也确保了公平的机会平等。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异原则这有两种情况:(1)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2)一种过高的储存率必须最终减轻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5357eb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