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题答题举隅

2022-05-07 12:05: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翻译题答题举隅》,欢迎阅读!
文言,答题,翻译
文言翻译题答题举隅

本文通过讲解一道文言翻译题的答题过程,说明文言翻译题的答题技巧 试题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憙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凉州虏寇边,憙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竞不从之。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题。

参考译文李悫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 评分依据关键词“因”“隙会”“启闻”“便宜”各1分,句意1分。 答题分析这道题的平均得分很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作为多义词,很多考生把握不了,将之解释为“于是”,作副词用。其实,根据“因”字在“憙因其隙会”中的位置,加上它后面所带的句子成分,考生应该不难看出此处的“因”应理解为动词谓语,解释为“趁着、利用”。

课文《过秦论》中有类似的句子:“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考生如果懂得将课内外知识进行迁移,“因”字的翻译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考生不会断句。翻译题虽标注了标点,但遇到稍微难一些的句子,单单靠字面的标点仍然无法准确推断其意思。此时,考生如果具备必要的语法知识,如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词性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对句子内部结构的了解就会更清晰,处理词与词的关系.特别是句子内部的停顿就会更准确。像“憙因其隙会”,主语是“憙”,谓语是“因”。根据句子的一般规律,谓语后面的部分通常就是宾语。可见,“其隙会”应作宾语。此处的“其”宜理解为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

课文《为学》中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石钟山记》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等等,“其”字的用法均与此题的相同。

第三,“隙会”是同义复指词,意思是“机会”“时机”。所谓同义复指词,简称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如《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中的“别离”,《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革灭”,《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中的“谤讥”。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相沿习用的“贪婪、想念、书籍、和谐、生产、智慧、行走、美妙、呼唤”等词一样,都是由两个“长得很像”(实际是意思很接近)的语素构成的同义复词。


如果非要单个解释,“隙”应理解为名词,意思是“空闲、闲暇”(《教战守策》“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中的“隙”,就解释为“空闲、闲暇”)。“会”则无疑是“机会”之义。

第四,对“便宜”一词的理解不正确。“便宜”,在许多文言传记中解为“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一言以蔽之,“便宜”在文言文中有“方便、灵活”的意思。上级授权下级官员“便宜从事”,即特许下级官员拥有可以方便处置、灵活办理的权力。比如《史记》中的“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便宜”可理解为“见机行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言文中的“便宜”和现代汉语中意指价廉的“便宜”完全不同。

我们再来看第二小题。

参考译文 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憙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或不能轻易出兵),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憙的提议。 评分依据关键词“虏…寇”“唱义”“竞”各1分,句意1分。

答题分析翻译这个句子,首先要解决的是断句问题。“凉州虏寇边”,该句由五个字构成,语感稍好的考生就知道,应该在“虏”字后停顿,即“凉州虏/寇边”,“虏”置于地名“凉州”之后,应解释为“敌人”。事实上,“虏”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如下四种意思:①动词,俘获。如《鸿门宴》中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名词,俘虏。如《教战守策》中的“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③名词,奴隶(古代俘虏被用作奴隶)。如《五蠹》中的“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④名词,对敌人的蔑称。如《<指南录>后序》中的“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这四种释义涉及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显然,根据“虏”在句中的特殊位置,很轻易就能断定它作名词,解释为“敌人”。

接下来就看“寇”要如何翻译了。“寇”一般有三种意思:①名词,强盗、盗匪。②名词,入侵者、来犯者、敌人。比如《殽之战》中的“堕军实而长寇仇”。③动词,入侵、侵犯。联系语境“寇边”,应理解其为动宾结构,即“入侵边境”或“侵犯边境”。 “唱义”一词如何理解?文言翻译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转换为双音节词。唱,通“倡”,倡导;义,大义,道义。根据语境,面对“凉州虏寇边”的严峻形势,作为“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的李憙,必然“唱义遣军讨之”,即“倡导大义(请求)派兵讨伐他们”。

“竞”又应该如何翻译呢?考生要注意前面的句子——“朝士謂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朝士”们的观点(即“谓”的宾语)是“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朝士”们似乎振振有词,且他们的说辞貌似有无可置疑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出兵不易”(不要轻易出兵,结论),因为“虏未足为患”(敌人不足以构成祸患,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憙“唱义遣军讨之”,会有怎样的命运呢?“竞不从之”。此处的“竞”最合理的解释


应该是“最终”“终于”。它与《毛遂自荐》“平原君竞与毛遂偕”中的“竞”意思完全相同。

文言翻译是一项基本功,也是硬功夫。考生除了平时加强积累,掌握足够多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翻译实战训练。但是,无论练习也好,考试也罢,面对一个个需要翻译的句子,学会冷静分析,字斟句酌,在充分注意语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推断,的确是解答文言翻译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责任编校/曾向字) 《文言文翻译的“五宗罪”》

大多数同学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应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b010e9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f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