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诵读

2022-11-22 13:1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经典诵读》,欢迎阅读!
诵读,传统,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就单纯的名词解释而言,经典诵读”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经典”一个是“诵读”,换种说话,那便是内容与方法。

所谓的经典,经典指的就是那些被历史证明的、有其自身价值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有很多,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历代散文小说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典范著作。

所谓的诵读主要包括吟诵、阅读、朗诵、朗读等。汉代古文学家郑玄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以声节之”的意思是用声音把诗文的节拍表达出来。诵读是一种读书方法,它被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定义为“诵读”法。它指的是“一种朴素纯粹地读,一种不求甚解地读,一种声音琅琅、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读,一种唱歌一样的读,一种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着眼于通篇的读。

“诵读经典”就是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最具智慧性、文学性、时代性的经典,不加讲解的、牢牢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和熏陶,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沉淀到生命深处,伴随孩子一生。经典在人的思想里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内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语文学科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

相对其他年龄段和学龄段的学生,经典诵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教育更为重要,效果更为明显突出,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可塑性最强,是知识吸收、能力培养、品格塑造、行为习惯训练的黄金时期。

小学中最为常见的经典读物莫过于《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在现代的教学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百千”是古代蒙学的教材内容,蒙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兴起,其主要内容是识字与写字。当时出现了以《千字文》为代表的蒙学教材,这些教材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文化渗透的有效工具。儿童通过诵读这种教育方法来学习和理解这些教材。因为它们大多是以文句的形式出现,比如《千字文》,用一千个字编成了不仅语句通顺,而且意义相连的四言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十分适合学生诵读记忆。

我在小学实习的班级老师就是一个诵读爱好者,在诵读方式中她采取的是吟诵。比如较为简单的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该如何教授给孩子呢。这就涉及到方法的问题,那位老师的方式是直接吟诵,她先教学生一个吟诵调,然后再带着学生吟诵两三次。因此诵读不想朗读一样,一字一句顿开,这一句的断句也发生了改变:赵钱孙李周吴郑//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依据每个字的音调进行吟诵,并且以八个字为一组,对于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并不得立刻会写会认这些字,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就会上去。用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能更快的在学生识记的黄金时段,帮助他们记忆生字新词,为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若说“三百千”这些蒙学读物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教材,那么小学中接触到的文言文与诗文便是传统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材。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中国传统教材的教学方式大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古诗《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炊烟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明面上的意思十分简单,如何将这种较为平凡的故事,生动有趣地教授给学生呢,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

薛瑞萍老师在执教这首诗的时候,先让学生用诵读的方式,也就是将平生


字拉长,二四位的字,韵字都拉长。这样一来这首诗就成了:“一去二三(拉长)里,炊烟四五(拉长)家,亭台六七(拉长)座,八九十枝花。”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将三,拉得那么长,薛瑞萍老师笑着回复他,说,经过了一个冬天,小朋友们好不容易才能出来玩,带了外面还能叫得住吗?就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生们的脑海中仿佛就出现了一个孩子一个劲儿得在奔跑,不敢爸爸妈妈怎么叫,他都不停下来,一个活泼生动的孩子跃然纸上。

稍稍的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一首平淡无奇的诗,便充满了生机,这便是诵读的奇妙之处。经典诵读教育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没有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学法的出现而遭淘汰。相反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机制的完善,它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诵读体系。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教学究价值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5c373a4afe04a1b071de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