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2-08-25 03: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
王昌龄,左迁,古诗词,鉴赏,中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前两句诗写景叙事,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蕴含着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友人离别的痛苦等情感。

2.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拟人手法。诗人大胆想象,赋予明月以人性,希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诗人的优愁、无奈和关切之情,生动形象,新颖奇特。

3.这首诗中的意象“杨花”“子规”有什么作用?(从意象本身的特点及其为全诗所营造的氛围的角度来解析。)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的啼声悲哀,象征离别的哀伤。首句以“杨花”“子规”点明暮春的时令,同时以“杨花落尽”和“子规”啼叫的情境为全诗营造了凄楚的氛围。

4.这首诗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诗句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及诗歌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自己对友人王昌龄被贬谪的牵挂与担忧托付给明月,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同情,又表达出对友人的关怀与宽慰。

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时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

6.古人在诗词中用来营造气氛、描写情境的鸟儿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子规?

子规鸟叫声凄凉,似“不如归去”,古人视之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达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7.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奇特的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①选准角度;②既要说明运用了哪种手法,还要将这种手法的作用说明白。)

[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已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8.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哪两句与本诗末两句情感相似?请写出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题 其一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第一句诗中的两个“难”字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是指分别时的痛苦难堪。

2.颔联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思?现在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诗中是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


流泪,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现在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为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请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这首诗写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其中也流露出诗政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全诗表现的是悲伤、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渴望、执着的复杂感情。

4.对本诗以“无题”命名原因的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不便言明 B.难选恰当题目 C.表意隐晦曲折 D.因为表现爱情

D(无题诗内容多样,是否以“无题”命名与内容无关。) 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女性口吻写对爱情的心理,悲伤、痛苦之中寓有抒情主人公的渴望和执着。

B.首句中的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痛苦难堪,第二个指相会困难。

C.前两联着重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

D.后两联写想象对方夜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B(对两个“难”字理解颠倒了) 6.诗歌用词独特巧妙,“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用了谐音的方式,即表达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指(传递心间的信使)

7.诗歌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任选其一,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两句诗作者在极度相思中发出的深沉感慨,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了别离的痛苦。第一句,写长久分别不得相见的痛苦与不得不再度分离的痛苦;第二句,作者用眼前的暮春景物来表达对自己境遇的感伤,既是写自然环境,又是作者心境的反映,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全局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作者与思念的人不能相聚的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流尽一样。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与痛苦,又表达了他对缠绵、灼热爱情的执着追求。

8.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融情于景,两个“难”字概括了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比喻新颖,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颈联“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设想,笔法曲折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很多。

D(蓬山路途很远,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即使有书信也难以寄达,是难有沟通信息的机会的。)

9.有人评价此诗:“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阅读全诗,说说为什么“别”字是“通篇主眼”(应从古人相见不易、情人之间情感深厚的角度分析)

乐聚恨别是人之常情,古代交通不便、书信不畅,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们才对离别如此动情;《无题》通篇紧紧围绕离别时的情感及想象分离后的情状来写。因此,“别”字


是“通篇主眼”

10.本诗用字独特而巧妙。“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用了谐音的方式,表达对自已爱慕的人的(思念之情);“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传递信件的信使)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任选其一,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赏析示例]诗句抒写的是其爱情的不幸遭遇及苦闷心境。第一句写长久分别不得相见的痛苦与不得不再度分离的难以承受之痛。第二句用眼前暮春的景物来比喻,更增添了无法抗拒现实的痛苦,既写自然环境,又反映抒情者的心境,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赏析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这种痛苦无尽无休,仿佛烛泪直到蜡烛燃尽才流尽一样。这两句既有思念的悲伤,也有对爱情缠绵、执着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9ba38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