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完整版)

2022-05-02 12:30: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完整版)》,欢迎阅读!
湖心亭,整版


《湖心亭看雪》复习笔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 ,字宗子,石公,号陶庵。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 今作“拿”,牵引 )②拥毳衣炉火( 鸟兽的细毛 ③雾凇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气)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作者以高度写意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大雪带给人的感觉,此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为下文冒寒看雪的奇绝之举作铺垫。

4. 本文记述作者到湖心亭看雪,他是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境中前往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体现张岱此行不欲见人,也不欲人见。有意避开世俗尘嚣。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6.大雪使天地间呈现出一派肃杀与冷寂,作者选择此时赏雪。“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中可见作者具有怎样的性格与情趣?

作者具有清高孤傲的性格和与众不同、超尘脱俗的情趣。

7.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8.虽然出行目的是看雪,但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却不是由雪本身来写,只是通过寥寥数笔的点染,勒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请你说说文中几个数量词使用的妙处

这几个量词,一个比一个小。这不仅表现出作者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小舟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示了一个微妙变化的意境。同时也含蓄表达了人生渺然如沧海一粟的感慨。

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0.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






1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2.雪夜中看雪、亭上奇遇、与人共饮,这一切尽显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为什么还要在结尾引用舟子的话?

既是对作者独自去看雪的感叹,也从侧面写出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和与众不同、超尘脱俗的情趣。

13.文章以舟子的话作结,实是侧面描写,仅一“痴”字便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个性。根据文章谈谈你对作者“痴”的理解。2分)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1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5.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16.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3dd65302020740be1e9b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