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理想社会

2022-03-19 20:3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心中的理想社会》,欢迎阅读!
心中,理想,社会
我心中的理想社会



古往今来,多少先哲对理想社会做了无数个假设模型,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理想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西方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理想社会等等。(在他们提出的理想社会模型中,最有影响力的恐怕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了。共产主义社会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社会形式,因为它提出的口号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要“按需分配”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的思想觉悟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这样的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圣人”、“超人”了。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理想社会模型,听起来没有共产主社会那样激动人心,但对我而言,老子的社会形态确实是人类的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要实现老子的理想社会,同样要有一个前提——“灭人欲”,这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前提如出一辙。

人人都有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社会比如人人平等、消灭贫困和疾病、除一切引起人们痛苦的因素等等。我眼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终极的”、“完美的”人类社会无法和礼记中提到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想媲美。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所以,人们常常谈论的完美世界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我宁愿看到的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不但是物质的多彩,包括情感的多彩。

理想社会并不是遥不可及或虚无飘渺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三个方面体现:生,个人价值,死。人终其一生,也无非就是绕着这三方面发展罢了,下面展开说一下这三方面的理想社会 第一条:衣食无忧。即任何一个人既使一辈子不工作也能保障他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就是我所言的“生”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他的自我选择。而除了“生”,人对其它任何事情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直到因触犯了法律被剥夺这种“选择权”中的某些部分。保障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除了是对人具有“选择权”的肯定外,还是对人之尊严的肯定。一个社会既使只有一个人因为生活无着落而流落街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也足已否定所有“人”的尊严,何况还有那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过着给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做狗的的生活!只有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做到“衣食无忧”,人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自由”和“平等”从来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要实现的既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也不需要什么抽象意义上的一纸空文,我们要实现的是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由和平等!前面谈到的“衣食无忧”肯定了人的“选择权”和让人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其实就是让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自由”和“平等”,这也为我们以后获得更进一步的自由和平等奠定了基础。不能做到每个人的“衣食无忧”,自由和平等永远是空谈。因些,我把“衣食无忧”作为理想社会的第一要素。 第二条:物尽其用。即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他最大的才能或从事他最感兴趣的工作。也是我所言的“个人价值” “衣食无忧”解决了人“生”或狭隘地说:解决了人生存的问题。人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是选择生存还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与我的想法一样,但无论选择那一种,都必须得到尊重。“衣食无忧”可以维持一个人生命的存在,但仅仅如此而已,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或者说想要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个人价值的实


现固然需要个人的努力,但社会为个人创造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方面。理想社会第二条“物尽其用”解决的就是如何充分创造条件,让个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问题。我有三点看法,其一,理想社会第一条“衣食无忧”是“物尽其用”的前提条件。其二,消除工种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关键所在。其三,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同等程度的教育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基础。这些,也是我把“个人价值”作为理想社会的第二要素的原因所在。 第三条:视死如归。即每个人都能平静地面对死亡。即第三要素“死” 很少有人把“死”作为理想社会的构成要素,中国人更是如此。孔子云:“敬鬼神而远之”,自东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人对死更是莫讳如深,唯避之而恐不及。对人缺少终级关怀的社会是不完善的,人除了要生存要发展外,还必须要有心灵上的寄托。生存、发展和心灵的寄托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们分别对应理想社会的“衣食无忧”、“物尽其用”和“视死如归”,这就是本人把以上三者作为理想社会构成要素的原因。不得不说,人都是怕死的,但“怕死”与我说的理想社会第三条“视死如归”是不矛盾的。“怕死”是一种感性认识,“视死如归”是一种理性认识,后者指的是理性地对待死亡,即把害怕死亡当成一种正常的现象来看待。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视死如归”的另一层意义是要为我们每一个人找到一片心灵上的绿洲。活在这片绿洲上的人在内心的深处是愉快的,这种“愉快感”让人有了活下去的理由,这实质上是一个终级关怀的问题。针对理想社会第三条“视死如归”,理想社会应该具备两样东西:“完美的信仰”和“‘死’之哲学”。前者规范人们的行为并让人们的心灵有所寄托,后者让人对“死”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哲学为信仰服务而使其越来越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0b9cf3ba0d4a7302763ae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