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会“张冠李戴”

2022-05-03 13:22: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为什么会“张冠李戴”》,欢迎阅读!
张冠李戴,为什么,学生


学生为什么会“张冠李戴” 闫慧

听一节练习课,老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1米,第二根长()

3

米。

如此简单的一道题,竟然有近半数的学生把答案写成了4米。究其原因,出错的学生无一例外地把“长1米”误以为

3

“长1”了。

3

表面上看来,上述错误似乎是因为学生审题时没看清单位名称,粗心大意造成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学生审题的时候看不清楚这个“米”字呢?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呢?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他们的内涵吗?

假如在练习课上,我们时常进行以下的练习,情况就可能大大相同。

12

米和一根绳子的1谁长?或者问:有两根同样长的绳

2

2

2

子,第一根截去1米,第二根截去全长的1,余下的哪根绳子比较长?

像这样的问题,答案都是不唯一的。1米是以1米为整

2

体的,它的长度是具体的、确定的;而一根绳子的1,是把

2

一根绳子的全长看做一个整体,1是针对这根绳子而言的,

2

绳子的全长是不确定的量,全长的1也随全长的改变而改变。

2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第二道题:假设这两根绳子都






1米,那么这两根绳子截取后剩下的同样长;假设这两根绳子都是2米,那么截去后剩下的同样长;假设这两根绳子都是2米,那么截去后第一根剩下的比第二根剩下的长。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产生这种不确定的最根本原因就是“1米”和“1”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对此有了深

2

2

刻的认识,自然会意识到这个单位名称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如果思维仅仅局限于此,我感觉还是欠缺点深度。斟酌再三,我把题目又做了一下改变:

一根绳子,截成两段,第一根长3米,第二根占全长的3

7

7

哪一段长些?(

①第一段长 ②第二段长 ③两段同样长 ④无法比较

题目一出,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我觉得应该选④,因为在这道题里3米是具体的数量,而全长的3

7随着全长的改变而改变,是个不确定的量,所以3米和3

77

7



念不同,无法比较。

其他学生随声附和,点头称是,甚至觉得老师出这样的题目太“小儿科”了。

看着同学们对题目不屑的表情,我默不作声。 教室里一片安静,不时有学生窃窃私语,交换意见。 这时,一个学生激动地叫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






1:老师,把一段绳子分成两段,只要不是平均分,这两段绳子就肯定有一段长一些,有一段短一些,所以能比较长短。

2:老师,我是画线段图看出来的。根据题中说的第二段占全长的3,那么就可以推出第一段就占全长的4,所

7

7

以说第一段比第二段长一些。

2说完跑到讲台上,画出如下线段图。

第一段占全长的3

7





第二段占全长的4

7

3:我有补充,题里的第一个条件,也就是第一段

3米,在这个题里其实是干扰条件,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完

7

全可以不考虑它。

看着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我非常高兴。假设没有第

一个学生的错误,学生的体验还会这么丰富吗?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思维品质,对学生辨析能力的训练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d7e3c7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