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看其成败得失

2023-01-09 13:33: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看其成败得失》,欢迎阅读!
项羽,成败得失,刘邦,差异,性格
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看其成败得失

摘要: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为我们刻画了性格都很鲜明、丰富,而且极具个性的项羽和刘邦,他们作为楚汉之争的首领人物,作为被后人品评的历史英雄人物,又有着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呢?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英雄成败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本文将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来分析一下性格决定成败。

关键词:项羽;刘邦;性格;差异;成败

项羽作为西楚霸王自然是一位英雄,《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P59)可见他天生神力,气象威武。不过,从项羽少年学书学剑之事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当然,项羽能成为西楚霸王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也有着超人的大志和神勇。当看见始皇巡游时,他说:彼可取而代也。”[1](P59)语气多么自信多么豪迈!项羽出身没落贵族,项氏世世为楚将。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敢仰视[1](P62)成为诸侯上将奠定了他西楚霸王的地位。这样以来,项羽作为一个少有大志,勇猛过人又出身名门的西楚霸王,谁能说不是一个英雄呢?但是,作为英雄的项羽最终还是自刎乌江,而且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1](P69)可见,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当然我们也为这样一个大英雄感到惋惜万分,楚汉之争的戏剧性结局更增添了几多悲哀!但是,透过《史记》对项羽一幕幕细节描写,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首先,他空有高志却目光极为短浅,缺少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如有人劝他都关中,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都以霸[1](P64)他却要满足自己那浅薄的虚荣心,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1](P64)更要命的是,将关中拱手让给刘邦,这使他失去了极好的战略后方。

其次,头脑简单,有勇少谋,残忍有余而仁善不足。如鸿门宴轻易放走刘邦,将送上门的内线曹无伤给卖了;轻易相信刘邦烧栈道无东向之志;轻易地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仅有的大谋士范增;而且他还是残忍而缺乏仁善的有勇无谋之人,如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1](P62)再如,入关后,项羽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

东。”[1](P64)令秦人大失所望。司马迁笔下那略有些可爱的项羽形象此时显得可恶了。

最后,不善于用人,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其实好多人才原来是在项羽麾下,像陈平、韩信、彭越、黥布等,但项羽只会奋其私智

[1](P70)不能应用方法收拢这些人,对人太过责备苛刻。智囊只有一个范增,项羽似乎从来就没有十分信任过。另如有人劝项羽可都以霸”[1](P64)关中,项羽目光短浅不采纳,劝者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1](P64)项羽闻之大怒说者[1](P64)可见他不虚心听从别人的进言,而且缺少宽容大量的胸怀,对进言者反倒很残酷。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这必将导致他走向失败,他的悲凉之歌是他对其失败结局的无尽惆怅和感慨。如果他克服了性格上的弱点,或者性格上没有以上缺陷,那么历史将会重写。但是性格是生来就不能改变的,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命运和成败。


再看刘邦,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像个混混儿。不事家生产作业”“好酒及色” [1](P71),这些都是司马迁在《高祖本纪》里为我们描绘的刘邦性格上阴暗的一面。但是,即使这样一个近似流氓无赖的人也能当上皇帝,而且是汉高祖,这就说明了刘邦性格上一定有其闪光点:

首先,刘邦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且很有心计,善于收买人心。如见到始皇巡游的气派,他忍不住说:大丈夫当如此也!”[1](P71)语气里流露出羡慕向往之情。他的心计和善于收买人心表现在,将其送往骊山服役的百姓夜里放了,当场就有十余壮士跟从他。进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1](P75)这是他最大的一笔收买人心。

其次,刘邦善于用人,笼络手段极为高明。《高祖本纪》: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P80)这是刘邦自己对自己之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就是善于用人的肯定,对项羽不能用人的否定。再如笼络人心,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吾得兄事之[1](P63)奉卮酒为寿[1](P63)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1](P63)使得范增的计划全盘落空。可见其手法之高,让项伯感动之深。从表面上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

也。”[1](P359)可见刘邦的善于用人之极,手法之高,这也是他能最终称王的重要因素。

第三,刘邦宽容、仁慈、有大量,而且善于纳谏,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与项羽所过无不残破” [1](P75)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吾视沛公大人长者。”[1](P74)又如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1](P74)(《高祖本纪》)再如,项羽兵败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1](P69)(《项羽本纪》)可见,刘邦的大量。善于纳谏是刘邦成功的重大秘诀,如进咸阳后,欲止宫休舍”[1](P74),但听从樊哙、张良之谏,于是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1](P75)用陈平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采纳袁生建议和郎中郑忠之言,事态发展果如其言;韩信伸手要封赏时,听取张良建议,封韩信为齐王;楚汉划界后,听取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项羽,不使之有喘息之机;采用陈平计,抓住韩信,分齐地,屠韩信太原。刘邦正是因为从谏如流,喜欢听取为之奈何?”“计将安出?,所以才能减少失误,成就大业。

第四,刘邦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而且坚忍克己。这正是与项羽相反的。刘邦起兵时四十六岁,项羽起兵时才二十四岁,一个是老谋深算,熟知人情世故的老江湖,一个是年轻气盛,浑身力气无处使的小伙子,这就注定了刘邦的以智取胜。如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1](P67)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1](P67)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这就显出了刘邦的冷静成熟和智慧。再如坚忍克己是刘邦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使人与秦吏


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1](P75)(《高祖本纪》)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1](P63)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后遂收其货宝妇女”[1](P64)形成鲜明对比。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克制自己的私欲,这都成就了刘邦的帝王之业。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和刘邦俱怀天下大志,但是由于性格上的的差异,最终他们的结局也大相径庭,一个自刎乌江,一个成就帝业,这都说明了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成败。一个圆滑世故的成熟男人刘邦,再加上身边人才济济,谋士众多,怎是一个初生牛犊的莽撞青年所能敌的。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是一代霸王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反而恰恰成就了比他性格完善的汉高祖刘邦。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孙习阳(1983),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文学200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860238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