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2023-02-12 11:3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随笔,年级,小学
小学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导语】六年级是属于高年级年级也是小学时光的最后一年,老师们在上好新课的同时,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复习小学六年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中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数学16年级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1角硬币换3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1角就是1元,3101角就是3元,所以30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10角相等“101角就是1“1元就是101“1元=10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表示喜欢那种水果


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篇二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

整堂课上下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介绍这种办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篇三

西方哲学有一个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从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剥夺学生问的权利,下面笔者从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还学生的权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是思维之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起始于问题生思维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疑问问题。问题是认识的不可分割的特征,它反映了认识者的主观状态与世界万物联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思维则从认识的问题性中得到自己的本源。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问题创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没有问就没有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还学生的权利,让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在引导学生溯本求源的过程中,激活思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质疑,让学生提问题,主动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繁杂,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有的离题万丈,配合不了教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谈何提高教学效果?因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0647b9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