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赤壁赋》看苏轼达观的人生境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赤壁赋》看苏轼达观的人生境界
作者:段慧燕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8期
读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种美的享受。那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那极具形象化的精妙说理,那整散结合、舒卷自如的绝妙辞章,真如万斛泉水,喷薄而出,汩汩滔滔,一泻千里。但是,文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赤壁赋》究竟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和怎样的哲理呢?
《赤壁赋》分三层意思展开,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喜”,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
文章第一层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微波荡漾,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面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不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入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实质上反映了苏拭在贬谪初期寻求超脱现实的强烈愿望。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他带来了舒畅心情,酒酣耳热后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这就是所谓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读文至此,我们难道不觉得文章的意蕴是积极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达观的么?
文章第二层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刻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由曹操“而今安在哉”引起的怀古伤今的苦闷,以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之人生无常的悲叹,都是作者消极出世思想的表现。但最终苏轼还是从悲观颓丧的消极情绪中振作起来,自己否定了虚无的人生观,以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实,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仍然热爱生活。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640f8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