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钱钟书

2022-10-02 17:1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窗》钱钟书》,欢迎阅读!
钱钟书
《窗》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科组 备课人:吴家栋 程清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散文的文体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提炼、揣摩和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合作法”,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来。

2、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3、揣摩作者的语言特色,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对优美句段的欣赏和课文精彩语言的把握。 2、通过对窗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3、理解议论散文重在议的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列举一些对“窗”描绘的佳句,并归纳人们对“窗”的特点的认识。 如: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小结:窗,是了解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

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

2、介绍“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法——高考最热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框架”指的是它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多样。

“散文的笔法”指的是它的语言具有文学色彩,多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3简介作者和作品

请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文论《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注释①;家族名流:钱穆、钱学森、钱基博;名字故事:钟书热: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画出文中有具高度概括性的语句,找出全文的骨架。 2、明确(抓关键语句及联想点): 1)关键句:

第一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二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三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都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四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2)联想点。

A、给话题“窗”找一个引入的对象“春天”。春天——窗 B、联想: 春——自然? 窗——门(诠释窗与自然的关系) 窗——眼睛——灵魂?(人对世界的选择性)

小结:本文先由春天引出话题窗子。然后横向铺陈:其一,是将“春天”的概念推演成“大自然”;其二,是将上文赏春主要写春天,转而侧重写人。接下里进行了纵向挖掘:将人性的线索引向了社会历史的边缘。最后,由窗想到了眼睛,由眼睛想到了灵魂的窗户,前后呼应。

(三)讨论分析重点问题

强调个性化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自由发言,大胆讲述自己对“窗”的见解,谈谈自己对某一句话的感受,并说说作者在这句话中流露出来的感悟。

本环节主要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属于自己的问题。因此可以不设置问题,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几个问题,以便灵活应对、掌控全局。例如:


1.欣赏第一段

A.明确屋外的春天和屋内的春天有什么不同?(“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和“贱”字)

B.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联系美术中的“取景”知识谈认识。) 2.欣赏第二、三段

A.如何理解“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据,表示享受。”中的“追求”和“占领”的不同含义。(注意“物质”与“理想”两个词语和“爬窗”的比喻。

B.作者为什么说“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注意与外界的关系联系。) 3.欣赏第四段

A.作者为什么要从“窗”写到“眼睛”?

B.文章结尾“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镇天镇夜不关的。”如何理解?

全文小结:散文形散神聚,本文内在的逻辑就是通过联想,由春天引出话题窗子,由窗和门的区别想到物质和精神的区别,由窗想到眼睛,而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开窗关窗就像睁眼闭眼,因此结构上首尾呼应。?同时,在写法上,横向铺陈,联想丰富;纵向挖掘,深刻厚实。

(四)拓展升华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仿照《窗》这篇课文, 比较杯和碗的异同并写成小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提示:

可以从功能、外形、使用者的心理、进化阶段、给人的启发等角度来进行描写议论。)

总结

《窗》是一篇议论散文,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窗”这一事物中挖掘出了深刻的哲理思想与人生意义。文章开头用“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认为“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篇就将窗子的形象和作用凸显出来。第二、第三自然段承接上一段的话题,进行了横向铺陈和纵向开掘。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进行了横向铺陈:其一,是将“春天”的概念推演成“大自然”;其二,是将上文赏春主要写春天,转而侧重写人。第三自然段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纵向挖掘:将人性的线索引向了社会历史边缘。第四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较了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并将“关窗”和“闭眼”联系起来,不但为思想的探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非常完美的照应了开头。 然而,这篇文章的阅读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这篇文章重在议,将深刻的哲理用比较富于文学性的语言说出来。另一方面由于钱钟书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今中外的名句典故信手拈来,喜用譬喻,这些对学生的现有能力来讲又显得过于深邃。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以“读”贯穿课堂,以“读”带动对文章的理解,并采用“探究合作法”,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提出见解“,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49193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