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5浮力》教案》,欢迎阅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1.5浮力》教案
浮力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内容,教材中一共安排了三块的内容:感受浮力;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后两个观测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个感受活动的基础上,且第三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思维上的递进。通过两个观察活动,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明白,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即:物体浸入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教学背景
第一课到第四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本课开始,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来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当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不管物体是下沉还是漂浮,它们都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物体将上浮;如果向上的浮力小于向下的重力,则物体下沉。
当学生将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时,他们会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寻找到物体为什么在水中上浮的原因。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会发现,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他们就此也会明白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的体积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沉浮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并从中得出结论,注重体验与记录,表达与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球,细线一根,测力计一个,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吸盘,毛巾一片。
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活动】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每组的桌上有什么材料?
2、如果把它们都放入水中,你猜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象?思考: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感受浮力:
1.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不同位置,用手指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1edb9a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