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香菱学诗的启示》,欢迎阅读!
《红楼梦》第48回,作者曹雪芹通过薄命丫香菱拜林黛玉苦学诗的故事,不仅表现了香菱的兰质蕙心冰雪聪明,同时通过物的对话,也传达出作者曹雪芹对学写诗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首先,作者通过香菱拜访林黛玉请求学诗的对话,阐明了学习写诗(律诗)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讲“起承转合,中间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林黛玉)关于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通俗说法,但是“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奇句新奇为。”(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曹雪芹实际在这里通过林黛玉之,阐明了写诗以立意为要,要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能为形式而讲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
其次,作者还通过林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指导,道出了学写诗的应遵循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先把王王摩诘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的一看。不用一年,不愁不是诗了。在曹雪芹看来,学诗就要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这打基础,一开始就进入正道。这三无疑是唐代最有就的诗和大家,有这三垫底,再学陶渊明、谢灵运等才能学出,即再一个新台阶。香菱一开始就说她喜欢陆放翁的诗,林黛玉以她的个体会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林黛玉断然否定陆游,也没提白居易,大概在曹雪芹看来,陆、白二的诗太浅显,诗味不浓,学诗断不可从这二学起,从这二学起,可能走入歧途,或者就学不好。
另外,香菱学诗的刻苦,由最写诗写不好,到最后写出好诗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说明“世无难事,只怕有心”,诗并不难学的道理。
关于诗的好,曹雪芹通过香菱之说:“诗的好,有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的。”这话简直是论诗的名句了。涉世事的年轻,一般都喜欢诗歌,喜欢诗里优美的意境,喜欢那说不出的意思。若有喜欢古典诗歌,并想尝试写作,那么就应从香菱学诗得到启示。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0be19d6bec0975f465e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