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2022-04-25 00:2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人情社会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老外学中文,往往最不能理解的便是“关系二字。中国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千转百回,世界闻名。而比中国的立交桥更复杂的,莫过于是中国的人情关系了。中国的“关系学”博大精深,说不清,道不明,是在法理社会语境下长大的外国人想融入中国的一大壁垒。费老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以对中国乡土社会客观详尽的描述和对中国人情伦理文化的思考,娓娓道出中国人情社会文化社会源。

中国以农业起源,士农工商,世族文化阳春白雪不接地气,难以传承,而古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反而能在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迁、人口流动性不强的农村中代代相传,从而保存下来。因此,研究中国的乡土社会伦理,某种程度上就是研究刻在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伦理。乡土中国,人情社会此话不假。

费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十数年,以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得出了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关系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规律性认识。1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满足各自的欲望,并依靠长老统治,服膺传统规则,遵守礼治秩序,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2

难怪老外不懂“关系”,不解“人情”。在费老看来,西洋社会社会结构像捆柴,叫做团体格局。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而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则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3得在“中国社会”的课堂上,田丰老师和我们讲授“关系与关系学”一课。正因为中国的差序格局,中国人喜欢不停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攀关系,讲人情,



12

尹世洪. 从比较中感悟《乡土中国》[J]. 江西社会科学,2009,01:161-165.

韩作珍.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以《乡土中国》为视角[J]. 理论月刊,2012,10:146-149.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P16-18




这是一种熟人连带法则,中国人以为“熟人好办事”强关系比弱关系更有价值,这一点也算是中国特色了。在中国,信息的获取远远没有人脉的宽广有价值。

关系人情,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中国是人情社会尊老爱幼,你来我往,四海之内皆兄弟,人情味十足,温暖与关怀同在;但另一方面,讲交情,攀关系,熟人好办事。这些思想既给了人们交际方面的压力,使情谊蒙上了一层功利的污纱,又不利于公平原则的实现。如费老在《乡土中国》中所言,人情社会存在于乡土的中国,源于差序格局,既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亦是糟粕与精华并存的原石。

今时今日,乡土味”的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要想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我认为人们需要厘清公私之间关系人情的界限。唯有如此,方能使风气清明,能者上,为官清廉,行政透明,经济蓬勃,社会繁荣,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参考篇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尹世洪. 从比较中感悟《乡土中国》[J]. 江西社会科学,2009,01

3. 韩作珍.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以《乡土中国》为视角[J]. 理论月刊,2012,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d09c6ef0066f5335b8121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