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欢迎阅读!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欧洲大陆之外有两个不大的岛屿,面积为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面积的省份,这弹丸之地正是我们本片的主角——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其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然而英国虽小,却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时至今日,英国仍然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举足轻重强国,其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回溯历史,对于身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一定存在这样的不解之惑,其小国寡民,何以强大至斯?而今天的我们也必然报以追根究底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与精神让这样一个国家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
本片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始讲述英国的发迹史,也隐喻着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崛起的必由之路——暴力掠夺和殖民统治。
不管用如何华丽的语言来赞颂伊丽莎白一世的政绩,这都是不容分辨的事实。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其通过海盗似的掠夺、欺诈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残酷手段来获得不义之财,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就更加变本加厉,采用暴力手段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将弱小国家当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军事基地。同时不容忽略的事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它是君主立宪制和圈地运动的产物,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进一步使得这种政治制度更加牢固。其为新生的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英国提供了第一无二的历史机遇,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
然而除去这些资本的原始积累,其中还有更深厚的文化因素和独特的政治因素。 欧洲传统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政治经济等其他权利也随之分割。由此可知,此种制度的根本是权力的分割而并非集中。纵观英国的历史,国王的权利一直受到一定的束缚和限制,1215年订立的大宪章,更加体现了英国的政治状况。因为上层阶级对于权力分配的意见分歧,最终导致了一场反对国王专治的运动。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的安全法,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利;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这种权力是出自中古时期的一种法律程序,但将之加诸于国王却是史无前例。国王与贵族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带有一定双向契约的性质,双发按契约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大宪章的出现使得英国人深入人心的契约精神被当成条款得以记录,从而也让英国人更加推崇通过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不是一味通过血腥暴力推行改朝换代,也使得其国内政治氛围变得更加宽容和自由。
第一次发布的大宪章只维持了一个礼拜,但是在约翰死后,其被多次重新发布,最终成为永久的法律,无论王权的增减,始终有一点不容忽视——君主权利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
书写在羊皮卷上的文件,最终成为英国君主立宪法律的基石。
而这一切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几乎不可想象。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严密的等级制度,上位者鼓吹君权神授,法律不过是其自行制定的游戏规则,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恰好使二者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下,人是很难产生平等自由的思想的。在此种制度下,大多数人是少数人的奴隶,上位者为维持自身的威严与权力无所不用其极,而身处人下者希望自身出类拔萃,以翻身成为剥削者来摆脱被剥削的境况。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讲到:“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王国或会议制定的暴虐的法律,并暴虐的执行这些法律。”而卢梭认为,自由与平等是一切立法体系两大主要目标,而平等是自由的前提。
这一切都与中国传承数千年的传统相悖,等级森严是封建皇帝治世的必然,包括对家族祖先的崇拜、所谓仁义道德也是等级制度下的道德,孔子曰爱仁,却也长叹“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于破坏礼乐等级制度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可见这样的精密严明的等级制度对于人心影响之深。这样的制度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庞大机器,按部就班,人力难以撼动。就算是其中某些零件朽坏,也不会让它受到太大的影响,哪怕是王朝的更替,也不过使其略停一停,然后再沿往昔的轨道一路运转下去。这样的庞大机械,必以内部的的腐坏向外蔓延,最后如朽木中空,方得以彻底败坏。这样的腐坏在1840年以后一路上演,古老而庞大的架构彻底崩坏,却是以耻辱和血泪为代价的,而且直到今时今日仍然余毒未清。所以英国的崛起之路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具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与多数国家不同,英国作为第一个走入现代的国家,其变革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一个“源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而相比之下的其他一些国家,是在一种革旧辟新的心态下,以赶超的姿态进行变革。此种情态下的变革必然带有或多或少的目的性和急功近利,以牺牲来换取进步,从而导致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在幕府时代久经挣扎,终于通过明治维新开始了改革之路,却走入了一条军国主义的歧路,浑身上下是一种拼红了眼的气急败坏。而在英国,因为数百年积淀的人文思想,自由与平等扎根于人心,王权不过是一种双向的契约关系。虽然这种意识扎根于人心也曾经历几度风雨,沧海桑田,也有阴谋诡计和战争,但这之上产生的是一种平和宽容的智慧,是一种妥协退让的艺术。
若穷究中国历史,也出现过这样和煦平等的思想,虽然也有等级思想的伴生。老子在《道德经》中语,治大国若烹小鲜。唐太宗注之曰:“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大度平和宽容的态度,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才能拯救越来越喧嚣浮躁的社会。
——方才可窥见那一条平等自由的崛起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c9727ba26925c52cc5b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