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2-05-15 02:29: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欢迎阅读!
护理,人文,培养,精神,专业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灵魂。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护理是极具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神应采取加强教材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和加强人文护理环境的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包括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人的道德、文化传统,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做人的基本态度,等等。人文精神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是人类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护理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和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此,护理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人文知识以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投身社会实践、完善自我的能力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许多典籍中都含有丰富的人文哲理和人文知识,这些都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应该继续得到发扬光大。儒家提倡的学思想和易学中的 人文理念,就体现出了爱人、尊重学生、重义轻利的人文精神,是非常值得当代医学生借鉴和学习的。

二、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优势 1.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

医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和维护人类的生命活力和身心健康,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第一,人具有双重的生命属性:一是具有所有生物体所共有的自然生命,二是具有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生命。自然生命是生命的物質实体,文化生命是生命的精神结构。完整意义上的是由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这一撇两笔组成的。第二,人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视阈中,医学不但关注人的自然生命,更关注人的文化生命,其所具有的人文性日益凸显。第三,我国古代把医学定义为仁术,因而医务工作者被赞誉为仁爱之士。在古代西方,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于2400多年前就特别强调医学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操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为医者的首要前提,是良医行事的道德支柱和天然良知。四,人文关怀是良好的治疗护理方式。医者治病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能用语言不用药,能用药物不用刀;而所谓的语言治病则是人文关怀的突出体现。

2. 理学是极具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

之所以说护理学是极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其原因有三。第一,理学的本源是关爱生命。一般来说,护理贯穿于人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跟踪医学步的历史在护理学的本源中仁爱与医术从来都是并驾齐驱的。第二,理学






人文特征是内在的。护理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满足健康需求。而人对健康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护理强调的是关怀和照顾病人。护理学本身具有人文内涵和人文追求。理学人文特征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第三,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耦合。理学是一门研究学科研究的是护士如何去关怀和照顾患者。理学不仅要从个体系统、官、组织、细胞、分子等躯体微观层面,而且还要从家庭、社会、生物界、地球乃至宇宙等宏观环境上,把握和揭示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人类基本现象的相互联系和本质特征。因此,护理学必然会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所以,护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未来的护理学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三、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当前的重专业、轻人文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在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调整中增加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护理法规、护理伦理等人文学科的内容。为此,应进一步增强人文护理教育的改革意识,加快人文护理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护科学和护理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提高各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对人文护理教育的认识,增强人文护理意识,理清人文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路,形成人文护理教育的基本框架。

1.加强教材建设

好的教材无疑是促进人文精神形成的点金石,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专家们应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编写一些在内容上涵盖人文护理的精髓、在品位上能震撼学生心灵的综合人文护理读本。另外,我们应对原有的专业教材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教材要自始至终体现出人文护理色彩,在内容上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人文护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原有人文护理学科群中的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人文学科教材也要突显出科学、可读、精致、人性化的特点。

2.改革教学方法

把知识体系静态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仍然是现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主体参与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教师应采用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既具有人文知识又具有医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所以,应加强人文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从根本上转变护理教育工作者的观念,重新进行定位,实现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与人文识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应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护理专业教师人文修养。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应加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文、史、哲等人文知识的积淀,更要重视良好人格的养成。身教重于言教,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教授的敬业精神、严谨学风、高尚品格、渊博知识、宽广胸怀、端庄举止对他的学生会产生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4.创新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美国学者提出,课程设置方面仅仅追求学术性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社会适应性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应设置包括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在内的综合课程课程中挖掘人文精神。应该说,理学是一门对道德性和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学科针对这一特点,应增加人文护理课程的学时。国外医学程由医学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三部分组成,其中人文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最多,约为20%25%。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8%左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占比例显然偏低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人文社会心理科学与医学科学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出系统性和层次性。以三年制护理专业为例,第一学年应开设公共性质的人文课程第二学年应开设专门人文护理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等,使学生形成科学完整的人文护理知识體系;第三学年,在临床实习和临床实践中,应逐步将这种知识体系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人文护理素养。

5.加强人文护理环境的建设

人文护理环境包括硬件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建设方面,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全方位的人文策划,如洁净的校园、和谐的环境,富有人文特色的校训、系训、伟人像、宣传栏、标语口号、丰富的人文书籍、期刊以及设施齐全的场地等,使学生在感受温馨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软件建设方面,首先应从人格的内涵建设到外在形象的表达上对教师进行训练,使教师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感染学生。其次,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团活动,如高年级学生的义诊、青年志愿者对老弱病人的援助以及对农村卫生状况的考察等。

另外,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应设立专门的人文理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人文护理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一方面应加强纵向的交流研究另一方面,应加强横向的联合与交流。所有的护理工作者和护理教育工作者都应参与研究相互交流经验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使得人文护理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展开。

四、结语

无论是实训室的护患角色体验还是临床护理实践工作都是护理专业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及职业人文素养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确保实现其职业价值的重要基础。为此,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情感、提高职业技能,人文素养体现为人文关怀。如在护理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到病人有哪些需要、会有哪些反应、会发生哪些情况;应做到操作前解释、操作中的指导和操作后嘱咐;恰当运用倾听、提问、沉默、阐释、移情、鼓励、支持、疏泄、体触以及积极的暗示等,充分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进整体护理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登极.医学理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 [2]马芳,朱丹.护理中的人文关爱[J]. 理学杂志,2006216.

[3]何建学. 新时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策略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9ccf2f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