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思考

2022-05-23 03:25: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思考》,欢迎阅读!
留守,学生教育,思考,问题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市教育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留守孩子关爱工程”方案,即“春雨工程”。此方案的提出是学校教育的警世钟,是留守孩子的急时雨。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的一些探讨,仅供参考:

一、“留守学生”调查与分析

1“留守学生”调查。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学生总数在880万左右。我校是一所城镇完全中学,学生总数为4097人,留守学生数422人, “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1%,他们受监护的状况及表现状况令人担忧,从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及受监护状况的几调查数据中便可见一斑。

1)“留守学生”中的55.5%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8.5%由亲戚代管,26%其它人监护,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学生主要的监护方式。

240.5%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学生”,49.3%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25.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非常吃力”。 381.6%的亲戚表示“不乐意帮管孩子但没办法”。

455.1%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不与孩子谈心”。只有22.3%的“留守学生”表示“有烦恼的时候能和照顾我的人说”。

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学生”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 2情况分析。去年十月,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班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了部分“留守学生”具有共性的东西,列举如下: 1)情感冷淡,缺乏爱心;(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 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 5)有挫折感,自信心弱;(6)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留守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尚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即便是有监护或是寄居,但因寄居家庭的负面影响,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双休日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障碍。 2“留守学生”难以得到父母关爱,却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可能不择手段(诸如偷窃、陷入早恋之中),或得不到温情后漠视人情甚至发展为仇视人情。而代理监护人与“留守学生”之间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由于想不到一块,因而也就“说不到一块儿”,无法经常沟通。代理监护人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更多的表现为看不惯,不理解。因此,学生在心烦或受到委屈,有学习焦虑时,选择不向代理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3)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父母更是缺少跟代理监护人或孩子的经常协调沟通。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老人或兄弟姐妹处,父母的比较放心,所以跟家里的联系很少,偶尔打电话来,也无非是对孩子一顿训斥,或以“不听话,回来一顿打”相威胁。年长日久,这些“留守学生”就有可能变成人格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新一代国民。

- 1 -


4)代理监护人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第一,说教多。表现为成天地唠叨。学生做错事时唠叨,取得成绩也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包办代替。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第三,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第四,专制。代理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

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认为:

().尽量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学生”寄居在祖辈家里,由于两代人的不同特点,教育难度很大。我们应该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出发,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帮助代理监护人正确对待“留守学生”的教育,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成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举办家长会,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辅导,使代理监护人懂得“留守学生”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代理监护人应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要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但要避免唠叨。

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要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分析,而不能简单地限制、否定。不能满足的,应加以说明,做通孩子的思想,消除误会,防止产生代沟。 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代理监护人及时帮助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我们也应尽力替孩子想办法,出主意,寻求解决办法的途径。如学习上无法指导孩子,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请教老师或别人。只有这样,孩子心理就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就不会因此而心烦。 2.加强家庭和学校联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师上门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帮助代理监护人正确分析“留守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时,学校还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求班主任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而代理监护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联系卡或电话跟学校取得联系。

3.“留守学生”父母离家乡,但孩子的许多问题因他们不在身边而产生。因此,学校在每学期要发出“给家长的一封信”,告诫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提供施教方法。学校老师是代理监护人、学生、及学生父母之间的桥梁,当寄居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重新选择寄居家庭,尽一切可能减少“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以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学校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留守学生”的问题大多发生在寄居家庭;离开学校,感到孤独;离开老师,变得孤立无援;离开同伴,面对的是唠叨不停的代理监护人„„这就是“留守学生”时常感到苦闷的事情。面对这一群体,学校怎么办? 1.给予集体的温暖。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如学校建有“留守学生”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学校向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是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的,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2.开展心理讲座。学校政工处要召开“留守学生”专题会议,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寄居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校还应

- 2 -


建立“知心话”信箱,专人负责给学生回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等问题,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

3.组建假日活动小组。由学校牵头、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学生假日活动小组。假日活动小组主要开展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如小制作、参观、实践活动等,不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减轻“留守学生”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4.突出学习上的帮助。由于寄居家庭的特殊情况,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因此,除老师热心辅导外,各村还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学习难题时力求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学校与各村的退休老师联系,请求他们帮助每周双休日解答有关学习难题。

().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学生”这一群体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而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1.建立档案。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为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把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开展个案研究。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设立进步奖,对那些帮教而进步较快的学生实行奖励。 2.结对帮护。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个党员老师代管1个班级的留守学生。学校要求他们深入问题学生家访,跟问题学生交朋友。对寄居家庭建立“月访”制度,在每个月底由辅导老师把家庭教育及学生情况反馈,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3.重点突破。在“留守学生”中,在些情况比较严重:逃学、厌学、对立情绪„„经个别教育,效果仍不明显的,应召开专题会议,从学生的心理问题着手,逐个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会同班主任、学校领导开展集体家访,与代理监护人一起,共同商讨教育措施,找问题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多管齐下,分解落实,力求重点突破。

笔者相信,通过全社会尤其是学校的共同关注,一定能让每一个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928df3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