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2022-09-07 12:05: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看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欢迎阅读!
板书,教案,反思
《我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导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 二.预习

1.作者及作品:穆旦,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我看》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20岁,是人生的春天。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三.整体感知

1、归纳五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景: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 第二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

第三节: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首往事。 第四节:怀古舒今,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第五节:诗人以含蓄、稳健的笔致烘托了安 稳的气氛,表达了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

2、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与后三节主要写了什么?


题目为“我看”。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

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看什么?思什么?看“大自然的美”;思“人生的意义”。 3、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 意象: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意境: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潮,飞鸟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地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春风、 春草、飞鸟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的思想感情。

4.诗歌以“我看”为题,有什么妙处?

“我看”是诗歌的主线,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暗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之情;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时 .细读感悟

第一节:1.“揉”用的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2.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动人

3.划出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第二节:1.“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 ”,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第三节:1.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呢?

时间和生命。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

2.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第四节:1.古往今来那些伟大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2.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第五节:1.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2.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3.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生出怎样的愿望?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4.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呢?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之景,联想到自己及人类经历的欢乐和忧戚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平静,希望自己能像自然一样平静的对待生活,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心理。

.写作特点: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四.小结: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在优越的条件下时常觉得生活枯燥,学习无味;对比我们的前辈,对比革命年代的生活,我们是生活在蜜罐里呀!时代不同,苦乐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希望我们能从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学到对待生活的方法。

【板书设计



我看:春草、青草、绿湖 现实生活的追求

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我看:飞鸟、流云、大地 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教学反思

这首诗意境优美,体验独特。介于此,教师在教读此诗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诗句所展现的美好画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优美的意 ,并通过板书的流线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3d47fe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23.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