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就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倍数与因数》初始课。倍数与因数就是学生自学最小公因数、最轻公倍数及分数约分的基础。课前设计时,我紧紧围绕课标建议,充份发掘教材资源,使用本校高效率课堂模式“三段六环”展开教学。纵观本节教学,我真的主要存有以下两个亮点:
1.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设计始终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问题思考。前后共设计了两次自学指导,一个是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另一个是如何找一个数倍数。让学生借助教材资源进行自学、问题探讨,同时强调对教材情境图及提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的能力。
2.著重了对教材资源的发掘与开拓。例如:在鼓励学生打听倍数时,我对课后练一练第3题小兔子过河展开了发掘和再次设计。使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同时,对倍数的特点展开了更深认知。通过河水下跌,使学生思索还需安几个点小兔子就可以成功过河。从而使学生想起了3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穷的,最轻的就是它本身。虽然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但是对于学生认知倍数的特点却起著了非常大的协助。 本节课的不足:
1.使用“三段六环”教学模式彰显了“以平当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整节课都在自学和与同伴的交流中自学。但学生思维还比较活跃,过分的严苛和环节掌控,并使学生在课堂中过分拘瑾,课堂氛围比较浓郁。
2.对于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关系上强调不够。课堂中针对这一环节缺少必要的练习和情境设计。导致完成“因为9×2=18,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这道判断时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深度不够,出现了很多错误。
3.业务素养等待提升。对于掌控课堂教学的力度把握住较好,但对于课堂教学中生与师的对话环节比较精妙、有效率。有时因为不特别注意对学生提问问题的确实方式,可能将受损了学生稳步思维和回答的勇气。 小魏小学 梁继大
篇二: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思考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一节重要的数学概念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探索,自己感悟概念的内涵,并灵活地运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课堂的高效,在课堂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一、领会意图,做到用教材教。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的运用教材,让每个细节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教材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3行飞机,每行4架)引出了要研究的两个乘法算式“2×6=12,3×4=12”直接给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的概念。这样做目的有二:一是渗透了从乘法算式中找因数倍数的方法,二是利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明确的看到因数倍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这样做仍不够开放,我是这样做的:课始并没有出示主题图,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有12架飞机,你可以怎样去排列?”学生除了能想到图中的两种排法还能得到第三种,这样做是用开放的问题做为诱因,使学生得到“2×6=12、3×4=12、1×12=12”三个算式,而这些算式不仅能够清晰地体现因数倍数间的关系,更是后面“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渗透和引导。看来灵活的运用教材,深放领会意图,才能使教学更为轻松、高效!二、模式运用,做到灵活自然。模式是一种思想或是引子,面对不同的课型,我们应该大胆尝试,不断的积累经验,使模式不再是僵化的,机械的。只要是能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要运用模式而把它们淡化,反之,应该想方设法,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如本课中例1是“求18的因数有哪些”,例2是“求2的倍数有哪些”教材的设计已经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轨迹,那我们何不通过一句简短的过渡语让学生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呢?而没有必要非要设计出两个“自学指导”让学生按步就搬地往下走,而且让学生对比着去感受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求法的不同,比先学例1再学例2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发现不同,得到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模式的真正目的所在。内涵比形式更重要,发现比引导更有效! 篇三: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思考3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教师:曾福全2021.3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要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原来教材比较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这一改变并没有对学生造成任何影响。
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抽象化,很难融合生活实例或具体内容情境去展开教学,学生认知出来存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就忽略了概念的本质,而是使学生死记硬背有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厘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揽关系,超过没融会贯通的程度,所以教学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必须化解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经过思考,我指出必须搞好两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c72ac9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