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萨朗舞蹈的文化背景

2023-02-02 01:0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羌族萨朗舞蹈的文化背景》,欢迎阅读!
羌族,萨朗,舞蹈,背景,文化


羌族萨朗舞蹈的文化背景

(一)羌族人民的娱乐方式

舞蹈往往是一个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增添生活的色彩和乐趣,文字无法准确而全面的传达信息时,人民经常借用舞蹈来传递心情,表达情感。少数民族更是热爱歌舞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天性率真,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也有跳舞的天份,所有在他们的生活中自然少不了歌舞助兴。羌族萨朗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于羌族人民生活在崎岖不平的山间,靠精耕细作为生,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既要背负重担,又要翻山越岭,极其不便的出行方式和坎坷的自然环境,增加了羌族人民生活的难度,但他们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坚强。经过长期的锻炼使得他们的双脚更有力量,现在舞蹈上就是手上动作少,动作集中在下肢和双脚。,为了给枯燥的生活添点料,增加乐趣,大家唱歌跳舞自娱自乐,当丰收时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跳起了欢快的萨朗舞蹈,让带动人们卸下一身的疲惫,更加开心放松,同样当不开心的时候也为了化悲伤为力量,快速调节自己的忧伤情绪,人们也寄托歌舞把心事暂忘。沉重缓慢的羌族萨朗舞蹈可以让人们将忧思发泄出来,得到身心的放松。

古老的民族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开始的民间舞蹈有礼仪性、自娱性、集会性和祭祀性四种,但是这四种形式的舞蹈并没有完全不变的传播下来,在时代的沧桑变化下,以往的礼仪性的和集会性的舞蹈不断的变化,也逐渐演变成了自娱性的舞蹈。“萨朗”的意思就是“歌舞”,在羌族,每到重要节日,婚丧嫁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无论喜事还是丧事,大家都借助舞蹈来发泄情绪,调整心情。如今,我们依然了解的羌族“萨朗”舞蹈就是古老而传统娱乐方式,自娱性舞蹈。

(二)羌族民间的民俗形式

羌族人民天性爱唱爱跳,所以风土人情,民俗形式中,自然也少不了歌舞的艺术。在一些重大节日中,在一些聚会庆祝,祈福消灾,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都离不开歌舞活动,无论是表达开心的情绪还是发泄忧愁的情感,羌族人民以舞言




志,借舞交流。可以说舞蹈贯穿在羌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命存在的形式。羌族萨朗舞蹈作为羌族舞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羌族人民民俗形式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羌族人民最直接、最自然的生命存在意义。传说,以前羌族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寨子中最勤劳而漂亮的女人,虔诚的来到神山跟歌舞女学习舞蹈,然后她们再将所学传播下去,让寨子里的妇女都能在重大的节日时,在庆祝丰收时,可以跳舞助兴。而这种形式一直延续下来,被羌族人民称之为“萨朗”,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被固定下来,被称作羌族的妇女节。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妇女们都要进行连续三天的欢庆,她们载歌载舞,连唱带跳,尽情享受歌舞带来的快乐,那一天女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不用忙于家族,也不用勤俭持家,所有的活都由男人来承担。就这样羌族萨朗舞蹈也成了羌族民间的民俗习惯,被当作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代相传,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羌族文化传承的体现

羌族萨朗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羌族人民最擅长的舞蹈。朗”的汉语意思可以理解为“唱起来,摇起来”。也就是说萨朗舞蹈时有音乐伴,时不时的摇起来,音乐旋律是清晰的,内容是广泛的,动作上靠肩部摇摆,左右顶胯来完成。

远古时代,社会极其落后,狩猎、畜牧是主要的生存手段,人们只追求物质满足,不在乎精神食粮,再加上以前的科技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人们只能通过手势和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甚至就是眉目传情都是依靠舞蹈来传达情意。渐渐的,歌舞成了人们发泄情绪,抒发情感,敬畏神灵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之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历史的长河中,羌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最古老的交流形式,独特的风格保留下来,注重对原始的,传统的特色的传承,尊重先人的智慧,又融入时代新的元素,创造了属于自己特殊风格的舞蹈形式。

萨朗舞蹈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藏羌走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文化传承的体现,不仅能够将传统的文化进行传承发展,而且还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进全民族人民的团结。这种文化艺术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沉淀,保留着传统的特色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又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融合精华的部分,使得羌族舞蹈更具特色,更加柔美。见证了历史也使得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67951b49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