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结构与文化

2022-05-05 01:2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校的结构与文化》,欢迎阅读!
结构,学校,文化


学校的结构与文化

社会组织是由互动的个人或团体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一定的结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系统。学校是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它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结构和文化这两个方面对学校组织进行分析。学校组织结构文化从词源学上来考证,组织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RGANON”,意思是工具”“手段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进了社会科学他在提出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的同时,将组织看成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被西方社会学誉为现代化组织社会学创始人的马克斯·韦伯认为,组织是一个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一个封闭的团体。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由互动的个人或团体为达到一定的社会标,通过一定的结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系统。结构和文化一直以来是研究社会组织的重要视角,作为众多社会组织的一种,校在这两个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一、学校的结构分析1.异质性结构学校组织结构的异质性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从学校中的主要群体的角度来分析讨论。1)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教师是社会代表者与文化传递者,而学生是社会成熟者与文化学习者,因此他们是具有几乎互为相背的社会属性’的组织成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多相对的差异,如地位,角色,价值观等。正是因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这种异质性,学校在制定活动的评价标准和尺度时就要相应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考虑。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任何社会组织中都存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校组织也不例外。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学校既要构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正式群体,又要为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非正式群体的平台。这两种群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交互影响也是相互制约的。正式群体体现的是学校的主导性,非正式群体体现的是学生的主导性。若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两种群体的功能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多权威性结构学校组织的结构具有多权威性,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冲突学派认为学校教育过对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的生产和传递,已经形成社会中最有力的压制力量。统治阶级通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霸权将统治阶级的观念传递和强加给学生。维护教育中的这种社会功能,不能允许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社会知识出现质疑。因此,对学生而言,教师具有权威性。学校组织中教师有很多,班主任和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对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权威性,而且每一位教师的权威性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在学校组织中就形成了这种多权威的组织结构。3.多层次性结构学校是个多层次的组织。校长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的机构和角色实现的。科层制理论中最具权威的是韦伯的理论。韦伯规定了一套组织原则,并认为它们具有普遍的可应用性。这些原则将会使组织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其最大的效能。A.层级结构。一个组织中的权力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体系,每个官员能对其部下的行动和决定负责。B.劳动分工。由于对个人来说,要学会同样胜任一个组织中各种各样的工作是过于复杂了,所以只有当工作上有专门分工,而且按个体受过的训练及技能、经验




来指派他们各自的任务时,才会有高效的结果。C.以规章制度来控制。官方的决定和行动以成文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此保证一致性、可预科性和稳定性。D.不含人情关系。如果在一个组织中去除纯粹个人的、情绪的和非理性的因素便可建立对人员和各种活动比较有效的控制。组织的成员更在他们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控制下服从系统化的严格纪律。E.职业定向。雇员的录用以专长为基础,升迁以年资和(或)功绩为依据,工资与科层组织中的各级职位接钩,个体有辞职的自由,也有权享受养老金。所有,这一切要素对职业雇佣者队伍的构成作出了贡献。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韦伯的组织原则的。校长具有学校工作的决策权,学校组织层级呈金字塔状;学校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具体的分工,每个老师也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学校对老师和对学生都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学校聘请老师的时候,都是以老师的专长为基础的。老师的职称和工资以工龄和功绩为依据。但是,科层理论也并不是完全适应于学校的。科层原则中的不含人情关系就不符合学校以人为本的组织原则,而且科层制只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对于乡村中的小规模学校也是不适合的。二、学校的文化分析根据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区分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和群体,特别是比较宏观的社会组织和群体,文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标准,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职业、血缘、居住地,等等。所以,对学校组织的分析,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学校组织的文化构成主要有如校园建设等的物质文化如规章制度等的制度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的观念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硬件方面。比如,设施设备,校园建筑等。校园物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校的经济水平,也是学校意识形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同时,我们通过考察学校的物质文化也可以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在学校中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学校成员还有比较稳定的互动模式和交往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上。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主要指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及不成文的习惯和传统,等等。通过制度文化的建立,学校中成员可以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特征,从而更好地使自己符合角色要求。分析一个学校的制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运行机制。在学校实施变革和发展方面制度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学校的观念文化是指学校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观念文化并不呈现于条文之中,但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却无不受观念文化的影响。学校的任何决定和举措都可以在观念文化中找到合理解释。学校组织的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学校的隐形课堂。构建一种好的学校文化无论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学校组织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那么,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学文化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分支,对于它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各种学校组织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探求学校背后的一般规律,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进而思考学校的发展和变革。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57.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72.

[3]纪河.学校教育社会[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1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a8e939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