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读后感

2022-04-04 02:1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看见 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看见
用心去看

题记:人总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面对那些真相,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出于利益的考虑而选择隐瞒或回避。你看见的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是你的选择。新闻人柴静用一种关怀人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人的新闻。《看见》,让你从一个关注人的记者身上感受到人性的关怀。

我不是一个新闻专业的人,但却有一段算是新闻工作的经历。在我的观念里,新闻是严肃的,它有它的规则,有它的格调,甚至可以说有它的模板。从开始学写基本的新闻到接触更为精细的专题新闻,我都用一颗敬仰严肃的心去对待。我也曾看到过社会上对于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的真实性或者角度的选取的质疑,那些太过美好理想的程式化的言语让人觉得不真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有那么多的他们在努力给公众一个真相。

很早之前就听过柴静这个人,看见这本书也是看到了不止一次。高中做阅读题的时候,说到新型记叙性新闻,好像是提到了这个,但真正让我有欲望去读的大概还是大学接触了新闻工作之后。师父和各位前辈在改我的新闻稿的时候首先告诉我的就是,稿子中尽量少的使用“我”这一称呼。我明白,“我”代表了一种自我立场,具有感性的倾向,这与新闻稿讲求真实客观是不相符的。一旦具有了情感倾向,人就会变得感性,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不理智。毕竟“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后来在杂志社的聚餐中,学长抱着一本书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看。我好奇地走过去,就发现他正在看《看见》。我记得当时他给我讲了很多,具体语言忘记了,大意就是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还有柴静是一个不一样的新闻人。正当我因为忙碌而渐渐淡忘了这本书的时候,我竟意外的在家中发现了它。我决定一读。

一开始,简单的两行字中就用了三个“我”。我想,时常做新闻的人怎么会如此频繁地使用“我”字?一句一句读下来,我渐渐的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新闻世界。柴静在书的一开始展现的是一个涉世未深、单纯又有点小矫情的小女生。她会理直气壮的拒绝,会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境况,会生气会沮丧……这样的她让我一下子感觉“嘿,原来她就是一个小女生。”这本书让人喜欢之处


在于,它没有隐藏那些心里的小意见或者说是缺点,甚至对人性的弱点也直面不讳。书中的柴静从一个喜欢文文弱弱感伤优美文字的女电台主播到一个可以冲锋在抗击非典前线的女战士,触动儿童心灵的采访者,讲述故事与道理的演讲者。这不仅是她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是每个让人都会经历的成熟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这是书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我们可以面对生命中的那些不公平,因为世界本来就不可能是你理想的样子。懒惰的人妄想一劳永逸,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就是这个道理。人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完美,让我们可以在不断地在打磨中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柴静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一个感性的新闻人的诞生,虽然颇有争议,但这难道不能算是一种新闻世界的新气象么。用一颗感性的心,用人性的观点去看待新闻中的人,这才是一个新闻人的内心。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坐在播音室里德新闻者的工作是无意义的,每个人工作和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或许也会受到诸多情况的制约。但只要那颗心不变,寻找真相、散发正能量的心没变,就都是有价值的。 人眼看到的有时候不是真相,人心看到的才是。柴静在《看见》里说自己并没有刻意选取典型的事件和故事,我知道她是借此在说: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民众的事才是新闻的主体。人永远是新闻的核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0b94c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f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