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的改革――探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2023-01-30 20:2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程设置的改革――探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欢迎阅读!
课程设置,模块,探讨,改革,课程
课程设置的改革――探讨“宽基础、

活模块”课程模式

要:当今的技工教育,呼唤新的教育模式。每种课程模式,均体现某种课程形态的教育思想,具有特定的课程观念和自己的理论架构,有其特定的课程结构课程功能,有其特定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课程形态往往需要通过课程模式的中介,影响课程开发,制约课程方案设计。重视课程模式的探索,是职业教育与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区别,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程改革的核心。

关键字:宽基础 活模块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当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以是公认的道理。一个国家要富强,关键在教育。江总书记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个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得才兼备的人员。我们的技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技能熟练、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操作工人,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通过课程形态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课程方案的改革。

一、实施“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一专多能教学模式

宽基础,即在技工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公共文化科,课程接近普高水平,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某专业大类范围内的职业能力分析,将相近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组合和拓宽,构成该专业可能发展方向的宽厚的基础模块,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活模块,即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按某一工种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课程分类,组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不同学校按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若干模块供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实施专业分流专修,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重实践,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能力结构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内容相关的实习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实验实习设备、场地符合专业要求的前提下,按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独立设置操作性、工艺性强的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题。通过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达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不同类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四个板块的课程模式的构思

1文化基础板块。课程内容为语文数学、外语。将课程设置知觉高移,调整过去技工教育文化课程只限于一学年的做法,使学生有较强的文化基础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板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今后职业生涯的生存、竞争、独立工作、人际合作打好基础。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社会学基础,增设公关礼仪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

3、专业基础理论板块。专业基础课程将根据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削减一些重复、繁琐或者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等基


学科改上机械知识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以各种冷加工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内容为主,同时为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及发展的需要,开设CAD制图、数控加工原理与编程等课程,电工专业的开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PCL自动控制等课程 4生产实习板块。生产实习课程将依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开设机床操作技能、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作技能、电力拖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课程,重点讲解车床、磨床、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加工方法,同时突出技能实训课程,达到能胜任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电工专业的重点放在电子技术操作方面。 三、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结构,施行灵活多样的课程编排

技工教育要体现技能培训的特点,在课程的选择上应体现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能为主干线,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程的设置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针对不同的职业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 课程设置时要遵守“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因为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以成为终身教育,在学校的学习应是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宽基础”,就是强调专业基础知识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课程的内容上要浅显易懂,难度、深度应适当。“活模块”,就是突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将专业课程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我校而言,在现阶段专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科类的,如计算机、文秘、电子商务、等,课程的编排重点应放在语文应用文以及计算机专业技术操作。而另一类是工科类,如电工、电子、模具、机电、数控加工等,课程设置的编排重点放在数学、电工基础、机械知识以及电工电子操作、钳工和机加工操作训练。

2、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收”的关系,这必然造成学生自主思维、创新意识被禁锢,学习的知识具有暂记性和零散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大,知识更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通知全部的知识已无可能,也无实际的意义;相反,培养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才是我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老师的角色,要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型教育,从接受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单一的知识输出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创新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否则就会成为空谈。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遵循“宽基础”的原则,为学生的创新做好知识积累。就目前而言,对于技校生的创新精神,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服务一线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技术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践活动提出新的设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db4333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