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对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形成的分析

2022-04-14 12:2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逻辑对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形成的分析》,欢迎阅读!
偏好,逻辑,基于,形成,选择
基于逻辑对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形成的分析

摘要: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提出让人对公共决策是否存在产生了疑问,从而使社会选择问题陷入困境。个人选择如果不能凝聚成合理的社会选择,那么社会机制将无法形成,如此下去整个社会不能良好发展。文章分析了个人偏好发展到社会偏好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特点,以及社会选择的常见研究方法。 关键词:阿罗不可能定理;个人偏好;社会选择



日常生活中小到开会讨论大到投票选举通常要经过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也是处理社会题的常用方式。从形式上来说社会选择就是一个群体决策问题,其本质上研究的是个人价值社会选择之间由对立到统一的条件。随着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提出,给社会选择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难题,如何从个人偏好与社会选择的对立走向统一,如何形式刻画社会选择问题等成为了社会选择问题研究的基础。 一、阿罗不可能定理

美国学者阿罗(Arrow)在关于社会选择问题的研究中提出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该定理在经过一系列推论后得出:无数个人偏好不可能集结形成共同的偏好,因而凝结着共同偏好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这一定理涉及了政治生活和经济机制中敏感而深刻的问题,社会策是否能体现公平民主,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它对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阿罗不可能定理展开,通过对该定理中形成条件的限制或放松,使不可能性定理转变为可能性定理。

也就是说,通过个人对社会状态的偏好排序中得到一个符合某些合理条件的社会偏好排序的相关规则是不存在的。定理中所需的规则被阿罗称为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一社会偏好,它从全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出发,对可供选择的事物进行优劣排序。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社会福利函数,社会成员的偏好可以排列出来,这其中就能体现出公共利益。然而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完美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于是我们对公共利益乃至民主决策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个人偏好的选择能否成功的走向社会选择。 二、从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的形成

阿罗的结论在政治经济管理领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既然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将全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换为社会偏好的社会机制,社会福利函数也不存在。那么个人偏好社会偏好之间又会是什么关系呢。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偏好与个人利益并不完全等同,偏好有时会让步于利益。经济学中的理性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不会随时同步,理性个体总处在利益对抗的竞争之中,人人都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行事,那么公共利益不可能凝结。如果就此放弃公共利益,社会选择就没必要进行,社会机制因此无法运行。本人认为无论是从日常角度还是从纯理性思维的角度,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并不是完全对立,人个偏好发展为社会偏好从而促成社会选择需要一个过程。个人偏好要形成社会偏好还需要把个人放入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中进行考查,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个体偏好特征。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体现了需要整合社会成员的个体意志来做出集体决策的活动,如选举投票、公共事业投资社会福利分配制度政策的制定等。个人不可能是全面精通的个人,个人的信息获取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地位是有限的,针对全局性问题要个人做出一个准确决策在操作是有难度的,需要借助集体中其他成员所掌握的信息,生活经历以及分析能力弥补个人在做决策时所欠缺的素材与能力。同时,集体决策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利益,它需要集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体现全体人员的意志。

理性的个人能够基于对所处环境及相互利益关系的理解,调节个人的需求结构,最大化的适应环境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对需求的可调节可以使不同的个人偏好在经过多次博弈以后趋向于某种一致性。任何个体利益的实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他人和社会,从而使人利益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公共利益不是个体利益的相加之和,而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中所凸显出来的集体利益,它是形成集体决策的基础,既满足多数人的偏好,也满足多数人的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方面,人们更趋于一种合作方式,而合作的前提是整合个体利益,最终形成共赢。这种合作的思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也乐于分享个体所有的资源优势,寻找个体所缺少的优劣谋求某种合作关系,如此社会成员之间都可以展开良好的互动,由众多个体成员的利益扩大到公共利益,有利于促进和谐的社会选择。 三、社会选择的研究思路

博弈论的引入。博弈论以数学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形式化解决多主体参与活交互该如何行动的问题,学科间的交叉应用性强。在社会选择理论中,群体决策中理性主体要想获得最大利益,除了要考虑自身偏好外还要考虑其他主体的偏好,最终生成理性的群体决策。这一过程涉及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冲突与一致的互动过程,博弈论的引入帮助刻画这一互动过程。

偏好聚合模型的引入。在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之初就确立了用逻辑的技术手段进行形式化的模型建立与推演去刻画决策过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下得出完美的社会选择结论不存在。偏好聚合模型是阿罗在证明不可能性定理过程中提出来的,它解决的是如何将个体的偏好序列聚合为集体的偏好序列的问题,是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工具,主要是解决不一致集的聚合和防操纵策略问题。

计算机科学的引入。人工智能是当前的学科热点问题,在不同学科间也有应用。由于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发展需要,要求完善与拓展现有的计算机模拟与检测技术,在多主体环境中刻画主体间的互动。如何构建社会选择理论问题的逻辑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及检测技术的开发的协调发展,也是基于逻辑的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总结

理性个体是社会选择不可缺少的因素,每个人的偏好可以千差万别,它由具体的个体特征决定,但它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利益的满足要凭借社会提供的条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完成,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联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经过多次博弈以后最终趋于统一,它们之间没有永远的对立。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的最终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就是社会选择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黄正、唐晓嘉:《基于逻辑的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哲学动态20123

[2]袁继红:《社会选择悖论与集体选择——从阿罗不可能定理谈起》,学术研究201508

[3]薛冰:《个人偏好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兼论阿罗不可能定理》,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4]周海鸥: 《揭开社会选择神秘的面纱——从阿罗不可能定理到现代福祉经济学》,北京大学学报,2005

作者简介:张冒玲(1990),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政治公共理学研究生,研究向:现代逻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6312f7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