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9、古诗三首《从军行》》,欢迎阅读!
课题 9、古诗三首:《从军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个人增减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
(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b. 课件出示雪山图,学生观赏图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 c.作者王昌龄诗句中描写的雪山和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d.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山?(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e.谁能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指名朗读。) ④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了?
a. 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b. 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c.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⑤“孤城”是哪座城?(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⑥你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接触过和玉门关有关的诗句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
⑦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说能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⑧引导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理解时调整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到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⑩谈话过渡: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理解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学生齐读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疆战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③引导交流:“穿金甲”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让人感受到征战时间之久,战争的激烈频繁。)
④指导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战争的惨烈;读出戍边将士的豪壮语言,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以及戍边将士赤诚的爱国之心。) 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311cf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