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作业4

2023-03-31 01: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普通心理学作业4》,欢迎阅读!
普通心理学,作业
理学概论

(北京大学心理学 2013级本科生王惠君 1300013702

摘要:一般认为现代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尽管人类早有研究心理的意识。现代

理学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对人类精神内在的探索,还有许多与生物学社会学交叉的领域。本文主要阐释了现代心理学的内涵及研究方法,以及笔者对心理学的一些理解。

关键词:理学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学社会

什么是心理学?这是每一个心理学初学者都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心理学与生活》一书将它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说“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科学,涉及到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在简明的定义背后,心理学其实有着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一、 理学历史

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说过: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创现今数学物理等等自然学科时,理学也已萌芽。苏格拉底对人本身的研究,给后世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带来启示;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给唯心主义开创先河;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理论是头一个以分类方法研究人格的理论等等。人类从未停止对自身的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是我?我怎样知道我是我?这些追问组成了心理学大一部分内容。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而只靠思辨是不能成为科学的,理学长期以来包含在哲学当中。

二、 科学理学——科学研究方法

之所以将研究方法这一似乎附属于学科本体的内容单独拿来说,是因为科学的方法将科学心理学与其他一切非科学或伪科学区分开,科学的方法使心理学成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最早的科学方法被实验心理学应用到今天已被广泛地采纳。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常常以发现的背景开始,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以所研究内容的操作性定义为基础设计实验,照一定的原则如随机取样等选取样本进行实验,借助统计的力量处理分析理解实验数据,接受来自其他实验者的重复挑战,验证或修正已有的结论。严谨的方法使心理学不再以研究者的主观臆测为主要内容,而是以实验为基础,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三、 现代科学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的目的包括描述和解释发生的事情以及预测和控制将要发生的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理学需要理论的支持。从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开始,理学理论便包含着不同的流派。这些理论有的互相印证,有的则互相对立。七种观点主导了现代心理学,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不同的方式向心理学的目的迈进,因此在对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理学家一般都会借用不止一个观点。这七种观点分别是:基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生物学观点、认为行为由内部动力驱使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寻求特定环境下特定反应的行为主义观点、以完善自身作为人类行为动力的人本主义观点、以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基础的认知的观点、与进化论相结合的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文化差异的文化观点。在这些大致的分类下包含着不同的观点,但它们的角度是相对一致的。

四、 理学之我见

理学作为前范式科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最严格的易于用实验手段研究的部分——对心理活动的生物基础的研究——似乎更应当属于生物学,而对广泛地群体性行为的研究又往往与社会学重叠,最纯粹的心理研究领域——意识——又是十分难以捉摸甚至是绝对地无法了解。这样看来,理学的发展道路无比艰难,并且几乎可以肯定它的最终结果包含着许多永远也无法解释的内容。前途如此渺茫,以至于许多心理学家自己都对心理学不抱有什么期望。但我认为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在心理学上的不断探索。人类拥


有的求知渴望驱使我们前进,何况了解自身的渴望是这些渴望当中最强烈的的一种。再者,理学由于其可错性毋庸置疑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并不在于达到绝对的制高点,甚至也不需要绝对的制高点,而在于不断完善和发展,即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也许在将来心理学会解离到各个其他学科中去,但我认为至少目前还有几个问题是非心理学无法触及的,生物学基础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对人本身的科学研究和定义等等。我期待心理学在这些问题上长足的进步,也愿意为它的前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Richard Gerrig / Philip Zimbardo著,王垒/ 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William James著,田平译,《心理学原理(第一卷),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解

(北京大学心理学 2013级本科生王惠君 1300013702

摘要:本文重点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古训。

关键词:基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心理动力学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这样的:人在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本性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习性就变得差别很大。作为一个学了一学期普通心理学的大一学生,作者对此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一、 何为“初”

古文言简意赅,没有人能知道这三个字指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有一千个能看懂的人就有一千个人之初。如果说“人之初指的是年幼无知的儿童,我们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儿童在很早就会受到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并不是白纸一张。例如,一些儿童在大约七八岁时就会受到社会对种族的刻板印象影响,将黑色的娃娃与的词联系在一起。甚至婴儿也不能说是初始状态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便能与环境交互比如婴儿一出生哭声就与母语有某种相似性。因此,我认为是一个框架式的未具象化的概念,含义是基因所具有的潜能。基因使人表现某种特定性状成为可能,而在它还未开始表达时没有人能确知它是否表达以何种形式表达,我认为这种状态就叫做

二、何为“善”

直观地理解,“善似乎是善良、向善、事物的好的一面。然而究竟什么是善?人类对善的理解总是基于计算的前提。无论是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还是幸福的强度广度效度,人对于好的行为的定义从未脱离计算多少多好。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人之初是向善向恶呢?又有谁知道我们所作所为到底在最终意义上是善是恶呢?也许有人会说好的动机决定了好的行为,那么好心办坏事酿成大错就可以逃避谴责吗?哲学上的仔细推敲并没有帮助我们理解善。如果真要在心理学里给这个“善找一个对应,我认为应该是基因趋利避害的本能。真正的本能、行为的最终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繁衍。对基因来说,有利于它延续的就是“善

三、“习”的力量

这个小标题听起来像是一篇蹩脚的外文报道。在基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之后,人真正形成的样子就要依赖于环境和几率。而学习是人类与环境交互的一种重要形式。学习”不仅是十年寒窗苦读,更多的是从出生以来所发展的适应环境发展自身保持生存的方法。这个过程包括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条件下的学习使原本多变的基因以更加多变的形式外显。比如,我们会认为孩子学说话理所应当司空见惯,但对狼孩来讲,他们中的一些再也没有这个可能性了。故此,即使先天条件相近的人,由于后天的学习大相径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3fd68ca1c7aa00b52acb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