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吏三别的叙事艺术》,欢迎阅读!
三吏三别的叙事艺术
[ 摘 要]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 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 三吏 、 三别 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 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三吏》、 三别为杜甫叙事诗的代表作。肃宗乾元元年( 758) 六月, 杜甫被贬
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二月至东都洛阳, 不久自洛阳回华州, 就一路所见写成这组诗)新安吏 潼关吏6、5石壕吏6( / 三吏0) , 5垂老别6、5新婚别6、5无家别6 ( / 三别0)。[ 1] 歌颂爱国的思想、同情人民苦难和揭露封建压迫是此组诗的主题, 是诗人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体现, 故而此组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诗人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使诗的主题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 场景的典型化
场景是由人、事、场面所构成。在/ 三吏0、/ 三别0中诗人善于选择和概括典型的事件、人物、场面,写出典型场景, 以个别反映一般。5石壕吏6选择/ 乱抓人0这一典型事件, 而所抓者又是烈士之家。仇兆鳌在《杜少陵集祥注》 中说:“古有兄弟, 始遣一人从军, 今驱尽壮丁, 及于老弱,诗云: 三男戌, 二男死, 孙方乳, 媳无裙, 翁逾墙, 妇夜往, 一家之中父子兄弟, 祖孙媳妇, 惨酷至此, 民不聊生极矣, 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哉! 0[ 2] 唐制规定妇女依法不服兵役, 尽管老妇屡述家庭苦情, 希望可以免征, 但出乎意料( 老妇和诗人) 仍不于难。由此可见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和当时统治阶层暴虐对待人民之甚。5新婚别6诗人抓住新婚离别这一典型事件。这组诗中的典型事件概括了当时人民痛苦生活的全貌, 反映了社会现实) ) ) 战乱烽火到处都是, 人民妻离子散, 统治阶层残暴无比。在这种战乱背景下, 普通的老百姓变得不平凡而崇高。诗人同时塑造了一系列人民的典型形象。5新婚别6中的新郎离开新婚的妻子踏上征途, 而新娘呢/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0勉夫自励。她超越了个人的痛苦, 劝君服从国家的大局, 表现了一个平凡女子的觉悟。/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0蕴藏了她的坚贞不渝的爱情。5垂老别6塑造了一位在国难当头, 子孙尽亡的危机时刻, 挺身而出, 毅然从军的英雄老人形象。这组诗中诗人写到中男被征(5新安吏6) 、垂老从军(5垂老别6) 、老妇被征( 5石壕吏6) 、新婚被征( 5新婚别6) 战败归来又被征( 5无家 别6) , 这些都是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缩影, 起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也是诗人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作家们对现实生活不加修饰对它的选择和表现严肃深刻而具体, 要平淡之中见真情。诗中不仅对现实生活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 而且还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5垂老别6/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0 垂老正当出门时, 老妻哭送, 此时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老翁明知生离同死别, 却仍关心老妻的冷暖; 老妻明知老翁不会归来, 仍还要劝勉加餐。这种不顾自己悲痛只念对方饥寒的心理描写, 把人物的善良凄恻、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细致入微。也正是这典型的离别场面, 烘托了垂老舍妻离家、舍已救国的形象。通过以上典型化的概括,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感, 这种情感诗人又是如何寄托
的呢?
二 情感的对象化
鲁迅先生说过/ 美术家的创作, 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 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0。( 5热风, 随感录四十三6) [ 3] 同样杜甫在/ 三吏0、/ 三别0中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的叙述中。写实的手法是表达真情的很好的辅助。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是明白的说出, 而是自然流露。5石壕吏6开头四句即以猛虎攫人之势写出/ 有吏夜捉人0的扣人心弦场景, 只此一句, 无疑是客观叙述,但同时也是诗人的斥责, 全诗除/ 吏呼) 何怒! 妇啼一何苦! 0稍稍流露情感之外, 其余皆是白描, 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及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这白描中流露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0, ( 王国维5人间词语6) [ 4] 诗人的情感还寄托在写景中。/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0( 5新安吏6) 诗人对应征中男的同情, 随着这东流的白水、兀立着的青山、风的呼啸, 在呜咽着。/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0/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凄惨。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0 (5无家别6) 一片萧条残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正因为诗人经历了这段苦难, 对人民才有了血肉相连的情感。这组诗字里行间都包含着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诗人把他心灵深处的情致都寄托在他的诗歌里, 这种情感也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宣达的。 三 语言的个性化
诗人除了选择和概括典型意义事物, 尤其为了把人物刻画的生动, 还常常运用对话和人物独白, 做到了语言个性化。/ 三别0诗人采用了独白的形式来叙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慢慢展示了人物性格。5新婚别6新娘的独白: /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0 ) ) ) 哀叹不幸的命运, / 暮婚晨告别0/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0 ) ) )述说处境的尴尬, / 今君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0 ) ) ) 为丈夫前途不可知而忧虑。诗人通过新妇剧烈的内心冲突, 展示了人物丰满的个性和高尚的情操。令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振颤读者心弦。仇兆鳌在5杜少陵集祥注6 说: / 此诗-君. 字凡七见: 君妻君床、聚之暂也, 君行君往、别之速也, 随君、情之切也, 对君、意之伤也, 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 几与一声一泪。0[ 5] 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至性真情才深入到诗中人物, 个性化的语言在诗中显得格外亲切、深刻而自然。/ 三吏0 兼有问答叙事。5潼关吏6 正是通过诗人和潼关吏的个性化语言才把诗的爱国之情表达的那般强烈, /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旌, 万古用一夫。0 将士的艰苦努力修筑起高大而坚固的防御工事, 以城池的坚固高峻反衬将士平息叛军的坚强斗志, 反映了其必胜的信心。/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0诗人听了潼关吏的语后在歌颂将士筑城守关的基础上转进一层, 告诫守关领牢记哥舒兵败的教训。正是从国家从人民角度迸发出/ 哀哉之叹。 四 写景的叙事化
/ 三吏0、/ 三别0 中诗人寄情于事, 寄情于景, 叙事之中穿插写景, 景与事融为一体, 而且景色的描写发展了诗的情节, 丰满了人物形象, 完整了事件的过程。/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0这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诗人面对此情此景, 劝慰送行之人, 由劝慰转入宽慰, 分析时局, 从个人的悲痛转入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万国尽征戌, 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0 ( 5垂老别6) 说/ 万国0、说/ 烽火0、说/ 积尸0、说/ 流血0, 从而使垂老毅然从军, 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丰满了垂老形象, 突出体现了战
乱时期的人民勇敢地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凄惨。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0这是战败归来的士兵所见。此段写景一方面说明战乱的危害, 另一方面为士兵无家可别作铺垫, /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藜0的感叹由衷而发。从/ 三吏0、/ 三别0 的艺术特色就可窥见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以上这些特点往往是同时出现、相辅相成。这组诗中现实主义的特色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 在人物形象刻画、情节、语言、细节描写、为人民的思想主题这些方面也都达到了成熟和完善的水平, 在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草心; 作者皆殊列, 名声岂浪垂?0( 杜_______甫5偶题6) [ 6] 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诗人杜甫, 他的诗作, 他的声名, 是不朽的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04b00516fc700abb68fc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