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欢迎阅读!
28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二、感性认识有对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区分为相对的,人们不能把他们截然区分开。如果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分析事例
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思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政治思想上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而经济上更加落后的德国在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上却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举例:传统文化。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12、劳动力的价值,是有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四部分: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二、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四、历史道德因素。
18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9、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二、劳动值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1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20对立统一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2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4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25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5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
4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46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7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8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49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0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5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5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63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材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内容: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举例。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4、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做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三、实践使意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想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实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7、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举例。意义。
9、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使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5f65a1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