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节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及活动建议

2022-06-10 19:4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节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及活动建议》,欢迎阅读!
端午节,由来,教案,幼儿园,节日
幼儿园节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及活动建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连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奇很多,要紧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奇流传最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受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入侵,心如刀割,可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以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故,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奇屈原身后,楚国百姓哀思异样,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预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可不能去咬屈医生的躯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名老医师那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避免损害屈医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进展成粽子。以后,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奇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尽管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风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连年的旧风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一、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江淮地域,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那么穿蓝袍戴帽,抓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概张贴,以驱邪魔。 二、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那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避免鱼吃掉屈原的尸身。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


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那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此刻台湾每一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五、饮雄黄酒:此种风俗,在长江流域地域的人家很盛行。 六、游百病:此种风俗,盛行于贵州地域的端午风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类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52e2772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