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端午习俗

2022-06-16 07:4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漫话端午习俗》,欢迎阅读!
漫话,端午,习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漫话端午习俗

作者:何金铠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2009年第05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同音,所以古时端午又称端五、重五或重午。唐宋时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明清时北京人则称其为五月节或女儿节。

端午和春节、中秋为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目。在古代,端午习俗因时、因地而各有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龙舟竞渡、采艾挂艾、饮菖蒲酒、吃粽子、佩香囊等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端午节俗。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闻一多认为,这一习俗与古代吴越民族龙图腾祭祀有关,但到了汉末魏晋,端午节又被赋予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后,楚国民众怀念他,都要鼓棹江河进行龙舟竞渡,表示要拯救他。就连时令食品(粽子),也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传说东汉长沙人区回,曾见到一位自称三间大夫屈原的士人,那位士人对他说,每年人们投祭于水中之食品为蛟龙所窃食,今后若有惠祭,当以楝叶塞其上,用五彩丝缠裹。从此五月五日做粽子用叶子包裹并缠五彩丝便相沿成习。

正当南方吴越民族进行龙图腾祭祀之时,北方中原地区却把五月五日当做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驱邪。原来古人认为,五月是阴气到达端点之喇、阴恶害虫萌生之月,故有五月五日诸事不宜之说,并有许多禁忌。每到这一天,人们除用五色丝系臂(百索长命缕续命缕”)或佩戴绣有图案的香囊之外,还要采药攘毒驱疫。战国时成书的《夏小正》记: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人们采集艾蒿,编成人形或虎形(艾人艾虎”),或用菖蒲叶扎成宝剑形状,悬挂或插在门窗上。因菖蒲性温味辛,可人药,敝菖蒲酒也成为端午用来攘毒气、避邪疾的时令饮品。

隋唐时期,端午节俗仍继承前朝,但原来有特定意义的民俗活动,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动。唐玄宗曾于端午日大张筵席,君臣唱酬,吟诗作赋,还别出心裁,令宫中特制粉团角黍置于盘中,并制作纤巧的小角弓,架箭射盘中粉团,射中者食之。一时间,都城长安士民竞相仿效。盛唐时,龙舟竞渡更蔚然成风。张说《岳州观竞渡》诗道: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歌声、乐声、桨声、水波声夹杂着欢呼声,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令人神往。张建封《竞渡歌》生动地描写了竞渡时的盛况: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这由官方主持并赏赢罚输的竞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赏者。诗人绘声绘色的描写,千载之后读来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宋代以后,端午节俗又有了新的变化。汉魏以来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避邪驱瘟,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或和泥以艾为头、以蒜为拳作张天师像,置于门庭。很明显,这些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b6160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d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