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例析干旱灾害及其成因》,欢迎阅读!
例析干旱灾害及其成因
洛阳市的干旱灾害严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干旱灾害的损失又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左右。干旱使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河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旱涝)的发生情况,总结灾害发生规律和成因以及我省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力求为洛阳防旱抗旱提供一些决策依据,达到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1 旱灾及干旱发生情况
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水分短缺现象,气象上通常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旱灾,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常是30天以上的时段,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的平均状况偏少,并导致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可见,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降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1.1干旱情况
用降水变率分析干旱情况
根据洛阳地区1961~2014年降水资料统计,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49mm,但年际间的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为1055mm(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为368mm(1997年),前者几乎为后者的3倍。为了表明降水量年际间的变化特征,常用降水变率作为衡量某一地区降水变化的一个指标,用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来表示。变率大反映逐年降水量变差大不稳定,反之则差异小稳定。表1是洛阳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平均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从气候角度看,年降水相对变率>25%,则该地区旱涝频繁。
从表1可以看出,洛阳年降水相对变率为16.8%,四季降水相对变率分别为:冬季最大96.2%,夏季最小24.5%,春、秋季居中,其中春季37.2%,秋季48%。值得注意的是春季相对变率小于秋季,但春季降水变幅却大于秋季,最多年降水量为最少年降水量的6.6倍(秋季为4.2倍)。
2 旱灾及干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1 以2014年为例分析干旱的天气原因
2014年入汛到8月中旬,河南省长期处于“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下,导致汛期出现严重干旱。由500hPa平均高度场分析可知,6月(图1a)东北地区明显有一低涡存在,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南,河南处于强盛的西北气流控制下,这种环流配置造成高原东侧偏北风加大,南支槽偏弱,阻断了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河南上空持续强盛的西北干冷气流导致旱情发展较快;7月东北地区冷涡较6月有所減弱,7月(图1b)副高北抬到我国华南地区,位于25°N附近,但是副高主体位置仍偏东、强度较弱,不利于水汽向北输送,贝湖到我国河套西部一带高压脊存在,高压脊较6月有所减弱,但是河南仍受脊前西西北气流控制,说明干冷空气势力仍然强盛,虽然有周期性的天气系统活动,系统移动速度较快,不利于河南省产生和维持大范围持续性的降水天气。8月(图1c)副高位置与7月相对变化不大,贝湖地区的高压脊与7月相比减弱明显,8月中纬度地区平均环流较6-7月份平直,新疆北部和我国高原北部有短波槽存在,说明高原槽频繁东移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与6-7月份相比,有利于河南大范围降水出现。
2.2 旱灾发生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人类滥伐、滥垦、过牧、烧荒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气候恶化,易形成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进入20世纪后,人类活动强度远远大于以往各时期。在这样的人文与气候背景下,河南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不但改变了当地的气候,使得降水减少、干旱频发,而且其抗旱能力还明显降低。
全社会防灾意识的淡薄也会加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农村,因此农村的防灾救灾任务也最为艰巨,但由于农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灾救灾措施的学习较为落后,而同时政府等部门的培训机制落后,这就使得农业在气象灾害中的抵抗力下降。
2.3 对策研究
农业对干旱最为敏感,也最为脆弱,受干旱影响最大。因此,本文针对农业防旱、抗旱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1)改善生态环境,以影响气候、改善气候
因为干旱是长期的气候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就要改善“十年九旱”的气候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是政府倡导的,也是大家公认的改
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方法。只是应该更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尽可能扩大森林覆盖率,使气候改善逐年有成效。
(2)根据气候规律,雨季蓄水防旱
首先,除了进一步改善水浇地水利设施外,可在丘陵、山地等无灌溉条件的地方修建小水库、塘坝、蓄水窑等,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拦截和蓄存雨水;二是在相对干旱区域,利用每次天气过程,进行人工增雨联合作业,扩大降水区域和降水量,做到未雨绸缪,顺应自然又改造自然,提高抗旱能力。
(3)根据降水和作物生长规律,提前做好农业防旱预案并付诸实施 冬季雪多,不仅对越冬作物防寒有利,雪水融化土壤渗透性好,为春季作物生长提供了较好的墒情;冬季雨雪少常加剧春旱,并容易形成冬、春连旱,造成小麦拔节期成穗率低,孕穗期小穗退化和灌浆期籽粒增重不足。因此,当冬季降水少时,就要在即将开春时立即进行灌溉,切实预防干旱发生,因为洛阳春旱一般较多,等到干旱大面积出现时,旱灾就不可避免。因此,根据气候预测,提前做好农业预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付诸实施,将会避免干旱的发生,最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的影响程度。
(4)适应气候特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根据气候区划和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指导农民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适应气候,达到无论干旱与否都能获得丰产丰收。
3 结论
从古至今,干旱是洛阳地区的气候常态,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发展,水资源越来越少,干旱呈加强趋势,但旱灾却呈减弱趋势。因此,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科技的发展及人们气候意识的提高,人们影响气候、改善气候、适应气候并预防异常气候的能力将不断提高,旱灾及其它气候灾害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秦大河,丁一汇,毛耀顺,等.干旱[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邵俊年. 干旱及其应对措施[J],气象知识,2009(3):28-2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ac90f2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b.html